本报记者 马允安
“我们公司年产50万吨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年可减少汞触媒消耗108吨,每年经济效益提高约700万元;应用近3年来,企业经济效益提高2092万元;项目核心技术已申报发明专利2项,现已授权1项;项目已通过2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评价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与我们公司技术人员不断进行创新分不开。”近日,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荣获2014年度焦作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的“氯乙烯清洁生产技术”项目。随后,记者又对该公司几位一线技术人员进行了采访。
崔二梅:技术革新创佳绩
“一定要加倍努力,有所作为,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0年前,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崔二梅在心中暗下决心。如今,32岁的崔二梅是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PVC一分厂的技术员。
几年来,她撰写的《低汞触媒在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中的试用效果》《湿式发生电石渣浆乙炔气回收利用》等论文先后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工作中,她刻苦钻研、不畏艰难,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VCM精馏尾气变压吸附装置产品气因夹带白色粉末,吸附在转化器触媒上层,阻挡气流通道,造成转化器阻力加大。进行抽取后,几天内转化器阻力又会重新加大,必须频繁翻转转化器,工作量大,汞流失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这个问题在同行业都存在,但都没有好的解决方法。为此,崔二梅从2010年起开始试验各种方法:当年10月份,在风机后加过滤棉,试验效果不好;2011年3月份在风机后加袋式除尘器,效果也不好;她又咨询同行业部分厂家,用101#转化器当过滤装置,效果还是不理想。面对难题,她没有退缩,在查阅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联系了多家兄弟单位后,她制订了一个新的试验方案:精馏变压吸附产品气自缓冲罐缓冲压力后,经过罗次风机加压进入吸收塔,在吸收塔内加入一次水,用泵将水打至顶部喷淋,产品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与喷淋水充分接触后从顶部出来,吸收塔内水循环使用,定期更换。产品气自吸收塔出来后因夹带有水分,进入转化器活化装置,通入少量氯化氢气体降低混合气冰点,用零下35摄氏度盐水冷却后,经酸雾过滤器过滤夹带水雾,再用101#转化器活性炭过滤后,经预热器升温进入一段转化器。经过实际检验,这次技改最终取得了成功,不仅解决了转化器阻力大的问题,每年还节约新触媒20吨左右,这个项目也成为同行业关注的焦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崔二梅以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大胆实施技术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PVC一分厂的技术不断完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她还带领聚合工段技术员先后研制开发了YH1300、YH700、YH800低聚合度树脂和YH2500特种树脂,填补了该公司的技术空白,打入了PVC高端市场,并凭借稳定的质量得到了用户的满意。
张俊香:埋头苦干解难题
作为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处沁阳生产厂区的一名技术人员,张俊香主要负责公司公用工程方面(包括总图、全厂给排水、全厂消防、通风采暖等公用工程生产工艺)的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去年第一、二季度,在年产24万吨烧碱、2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建设的收尾阶段,她主要承担项目建设中公用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设计,中心内容包括:项目建设中总图及道路布置、循环水站、空压和冷冻站、纯水站和污水站的生产工艺及全厂消防、全厂暖通、全厂给排水和全厂外管的技术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她加班加点编写大小设计通知和设计变更67项,如干燥开车前没有冷却水源而增加的冷却水源的补充设计,开车前厂区污水的外排水不具备开车条件而需增加污水缓冲池的方案和工艺设计,她在设计中还充分利用了氯碱闲置设备,如输水泵、引水罐和旧管路,共节省建设投资10万元左右。同时,为使开车前厂区道路尽快畅通,在不影响整体布局的条件下,她及时调整道路标高,既减少了工程量,又节约了建设投资30余万元,为确保顺利开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去年第三、四季度,围绕该公司达标达产、解决生产瓶颈等工作,她积极服务于现场,随时掌握基础技术数据,跟踪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共解决现场技术问题12个。
赵梦杰:潜心钻研成果丰
赵梦杰,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聚氯乙烯三分厂技术厂长。在去年“老系统烧碱和聚氯乙烯搬迁改造”项目的开车及试生产过程中,她带领该分厂全体技术人员克服种种困难,积极解决在安装、调试、试生产等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认真做好厂里的各项技术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开车及达标达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PVC系统自建成投产以后,在工艺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聚合及干燥系统最为严重,从而制约产能提升,使公司经济效益下滑、亏损严重。为此,她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排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安全、生产、质量、操作等方面的问题,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先后解决了破碎发生岗位电石撒料严重、1#清净塔气相管路积液、精馏三塔不能自动连续运行、残液中单体含量高、聚合粘釜、干燥堆床、干燥尾气带料、聚合干燥产能低等问题。从该项目试生产至今,她共计完成技术改造项目50余项。
干燥床产能低问题一直是制约整个PVC生产系统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分厂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列出问题,逐项解决。在解决干燥床温度升不上、堆床、洗涤塔带料等问题时,她连续多日吃住在厂里,累了、困了就靠在主控室的椅子上休息一会儿。跟踪监控数据,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调整控制参数,确定工艺指标和控制方法,她带领技术人员通过不断调整控制方案,对破碎机、旋风、床隔板等进行技术改造,终于突破了干燥床产能瓶颈,包装日产达到600吨以上。
108m3聚合粘釜问题是一个行业难题,该公司试生产初期聚合釜清釜周期也在80批左右,严重制约了单釜产能提升。针对这个问题,赵梦杰深入现场跟踪分析原因,通过观察不同部位自聚物的状态,确定改进方案,最终取得了聚合釜清釜周期由80釜延长到200釜以上,聚合系统日进出17釜、单釜收率88%、包装日产620吨的喜人成绩,聚氯乙烯年产能由初期的16万吨左右达到20万吨以上,并且生产装置能够连续稳定运行,满足了各项指标考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