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博爱县产业集聚区的中轴中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只见车间生产热火朝天,员工们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从我们公司入驻以来,集聚区管委会的帮助无处不在,无论对企业建设的跟踪服务,还是对电、水、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无微不至,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万年说。
“这里最早是一条3米宽的土路,短短几年时间过去,你看如今的变化。”指着该公司门口宽阔的道路,刘万年对博爱县产业集聚区赞叹不已。用他的话说就是,这里日新月异,企业受惠多多。
目前,博爱县产业集聚区内,道路四通八达,基础设施完善,整齐划一的标准厂房大气磅礴。这里已建成面积达8平方公里,累计入驻企业126家,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为主导,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生物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为辅助,产业集群竞相发展的新格局。该集聚区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河南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获“河南省最具投资法治环境产业集聚区”称号。
为增强集聚区的核心驱动力,博爱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招商引资考核激励办法,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月”活动,由县领导挂帅,围绕主导产业,成立2个招商小分队,“走出去”招客商、引项目,先后引进博爱益达LNG燃气动力改装、中电投风力发电、亨昱电力公司光伏发电等重大项目。仅去年,博爱县就引进项目15个,签约引进资金53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1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新引进的年产100万套高强度无内胎真空车轮、年产2万吨汽车配件及工程机械零部件、年产10万套发动机配件、年产2万台车用LNG气瓶生产线4个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投资强度在每亩300万元以上的汽车零部件项目,进一步扩大了主导产业集群规模。
为给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使项目落地生根,博爱县建立了集聚区项目服务、项目预审、双向约束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完善重点项目推进台账,建立“异地共建、分税激励”制度,实行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同时,该县落实“四个一”服务机制和集聚区工作例会制度,着力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实行全程代办,提升行政服务效率,落实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评问责机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去年,博爱县安排了36个在建重点工业项目,其中,三峡益众LNG液化工厂、中鑫公司矿山机器设备、中远公司橡胶轮胎硫化胶囊等4个项目建成投产。特别是三峡益众LNG液化工厂,去年4月土建开工、12月试生产,刷新了国内同行业项目建设最快纪录。
“对企业不能说不”的服务理念始终贯穿工作机制之中。博爱县财政、国土资源、规划、监察、审计等部门都明确1~3名骨干人员,具体服务集聚区内入驻项目的定点放线、附着物清点等工作;所在乡镇明确1名副科级干部,专职负责辖区内拆迁、补偿、安置分配等工作,为项目建设服务;公安部门专门设立集聚区警务室,为入驻企业保驾护航。该县注重经济运行监测,保障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供给;创新招商思维,出台更优惠的招商引资办法,对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建立项目建设环境定期评议、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季度考评问责等制度,对服务不到位、推进不得力的单位予以严惩;创新建立“异地共建、分税激励”制度,由引资方、项目所在乡镇和项目占地村街三方按7∶2∶1分税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项目占地乡镇、村街引进项目、服务项目、推进项目的积极性;出台金融扶持意见,完善投融资机制,开展“政银助业通”“助保贷”等业务;成立投资集团,搭建完善投融资服务平台。目前该县已与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进行战略合作,累计获得授信4亿元,帮助不少入驻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
在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博爱县积极推进产城互动发展,按照“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新型城镇化发展计划,多渠道融集资金,完善路、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和商贸、金融、邮政等公共服务设施,使集聚区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去年,该县共修建道路约10公里,好友路、世纪路、海华路和新区的葵城路南段、博文路、纬三路建成通车,服务集聚区企业的公租房小区完工,生态产业服务园项目即将投入使用。
“今年我们继续坚持以优质高效服务为宗旨,加快主导产业调整步伐,围绕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和以天然气综合利用为主的能源工业两大主导产业集群,以转型提升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按照“龙头企业+区中园”模式,着力补链、强网,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博爱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今年该集聚区制订了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绘制技术图谱、招商图谱,将综合利用政府招商、企业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等方式,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能够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该集聚区将盯紧投资10亿元项目建设,确保悍马等4个续建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博爱益达LNG燃气动力改装等2个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争取利用3~5年时间将两大主导产业打造成百亿产业集群,并以新扩区域为重点,不断完善区内软硬件设施,加快构建具有博爱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扎实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争取将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园打造成省级特色专业园区。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