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孝老成为家风
滕州 森林进城释放生态“红利”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创新检察监督 推进社区矫正
现场速写
77岁的“孩子王”
严把“四关”做好土地登记工作
图片新闻
引来黄河水 福泽怀川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3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孝老成为家风
——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刘素萍孝敬重病婆婆记事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主人公座右铭
 
   

  本报记者 张 鹏

  “百善孝为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敬老爱幼”……

  幼年时,一句句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朴素话语,潜移默化地在刘素萍心中种下了大爱的种子。

  刘素萍,现任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1983年于新乡市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工作。在这里,她心底那颗大爱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长成了绽放在患儿眼前的一张灿烂的笑脸、长成了对待患儿的一缕温情,领导放心、患者满意,她得到了周边人的信任。

  1987年结婚后,刘素萍心中那颗大爱的种子,又长成了和公婆血脉相连的浓浓亲情。刘素萍的丈夫在兄弟中排行老大,没有姐妹。看出了婆婆对有女儿家庭的羡慕之情,刘素萍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像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公婆,从男人想不到、做不细的事情着手伺候老人。工作之余,刘素萍尽可能多地回家陪两位老人说话解闷,并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时间长了,彼此都相互挂念,刘素萍一天见不到公婆总觉得缺点啥,公婆一天不见儿媳妇便会打电话问情况。

  婚后十年,刘素萍的婆婆得了高血压、冠心病,经常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特别在秋冬季节和刮风下雨时病情极易发作。每到这个季节,刘素萍便吃不好、睡不香,生怕婆婆病情发作。为此,刘素萍遍访相关专家,按照专家的建议精心照顾婆婆,使婆婆的病症逐渐减轻了。

  然而,刘素萍的婆婆于2006年患上了帕金森病和抑郁症,2007年又发展成了阿尔茨海默病,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改善婆婆的症状,刘素萍一下班就赶回家陪婆婆说话,并启发她读报、拍手等,天气好时,她还会带婆婆到户外接受阳光、空气的“刺激”,并坚持每周为婆婆洗一次澡。随着婆婆病情逐渐加重,给她洗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多。刘素萍的公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说:“素萍,没有必要洗这么勤,两周给你婆婆洗一次澡就行了!”刘素萍却说:“两周洗一次间隔时间太长,身上有异味,易感染;每周洗一次,既能保持婆婆皮肤清洁,又能帮她按摩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反射,对身体恢复有好处!”

  随着年龄的增大,刘素萍的婆婆因骨质疏松,先后发生过三次骨折,特别是2012年股骨颈骨折后,公公的压力特别大,他说:“你妈这么大年龄了,这一骨折,可受罪了,该怎么办?你懂医术,是否手术你拿主意吧!”刘素萍咨询了大量专家后对公公说:“我妈年龄不算太大,如果不进行手术,这样卧床下去,生活质量太差。现在置换股骨头的手术技术很成熟,也比较安全,术后很快就可以下床,还是手术比较好。”在手术和住院期间,刘素萍和家人轮流陪护老人,时刻守候在老人身边。对病人而言,术后第一个24小时特别重要,懂得护理知识的刘素萍一直陪护在婆婆身边,术后的烦躁、疼痛、大小便排泄,都是她一个人处理,尿床了及时更换、清洗,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大便后,不嫌恶臭为婆婆擦洗干净。出院后,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刘素萍每天都引导婆婆进行锻炼,并为她按摩,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

  在婆婆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这些年,吃喝拉撒都需要有人悉心照料,一日三餐都得一口一口地喂。刘素萍总是挤出时间或安排家人照顾老人,保证婆婆半晌能喝杯水,吃一个香蕉,节假日,刘素萍还会包婆婆最爱吃的饺子喂她。记者见到刘素萍的婆婆时,没想到这个患病多年的老人,头发梳理得如此整齐,衣服如此干净。刘素萍说:“婆婆年轻时特别注重仪表,现在她病了,我们更要让老人穿得整洁,让婆婆有尊严地过完下半生。”

  记者手记

  采访中,刘素萍的公公给记者讲述了刘素萍和婆婆冥冥中注定的缘分:刘素萍和婆婆都是姊妹五个,且排行老三,刘素萍的婆婆和妈妈同名同姓。

  真可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然而,维系婆媳间母女感情的纽带,在于中国传统文化长期浸润人心的那种善良、宽容和孝道,这是无价的良好家风。

  家,是社会组织的细胞。积极用心涵养、传承、倡导好的家风,在正处于时代变革中的当今社会,尤为重要。笔者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刘素萍那样,用心传承好家风,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正能量。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