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 沁阳·解放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小讲坛带来大变化
沁阳市力促项目建设迈上快车道
沁阳市:倡导绿色殡葬 推行文明祭祀
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业务培训
推行“阳光信访”新模式
解放区召开“美丽楼院”创建表彰暨 第二批“美丽楼院”创建推进大会
图片新闻
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
党员以身作则 热心帮扶群众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3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讲坛带来大变化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以诵读经典,让孩子爱上读书;以感恩教育,让孩子做到知行一致。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沁阳市王召乡木楼中心小学的师生、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有“诗声朗朗的清晨、书香宁静的午后”为证;有老师忙着学习“充电”为证;有“让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到”的家长承诺为证……这一切,都是从该校举办的“知行”讲坛开始的。

  “当时道德讲堂正在全市开展。我想,德育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做到知行合一,落实传统文化、落实弟子规都要做到知行一致,这才是根本。最终我们依托道德讲堂,开办了校园知行讲坛。”该校校长张利军向笔者讲述了讲坛创立的初衷。

  一个小小的讲坛,建立起家校、师生交流沟通和共同学习提升的平台。每周二下午,在木楼中心小学的多功能教室内,以孝老爱亲为主题的讲坛,使感恩扎根孩子的心田;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讲坛,让学生家长与孩子一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兑现自己的承诺;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讲坛,带动师生、家长一起从生活的点滴入手,践行节约、节俭的中华传统美德。

  “孩子们比以前懂礼貌了,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该校德育处主任冷海霞说,“许多以前比较淘气、与父母沟通比较少的孩子,自从参加了知行讲坛,不仅能够在家帮父母干家务,在学校见到老师也能主动打招呼了。”

  “我们班男生多,以前课堂纪律差,乱哄哄的。现在,他们的学习行为有了大改变,说小话、做小动作的孩子少多了!”该校三年级班主任尚湾湾说。

  “改变在悄悄发生,也在最细微处显现。以前的农村学校,没有德育养成这方面的意识,大都是成绩好了,一切皆好。”该校六年级班主任朱前进说,“农村学校更重视学生的成绩,德育教育往往是弱项。学校举办知行讲坛,开展以孝老爱亲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正是弥补了农村教育的短板。”

  在木楼中心小学,留守儿童范亚宁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由于缺少关爱,她不爱说话,学习基础差,作业字迹潦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该校在校园内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清晨让学生诵读古诗词;午后时间让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在校园内开展经典诵读后,学生的浮躁之气少了。当他们静下来之后,才能有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习惯。”张利军说,“学校在每个班级都设立了读书角,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经典、学习经典,让经典浸润学生稚嫩的心田。

  如今,像范亚宁一样,许多学生都成了班级读书角的“常客”。他们的学习习惯也正在悄然改变,阅读成为他们学习的第二课堂。

  传统经典要学,传统美德更要继承。这是张利军在校园内开展感恩教育的心愿。该校为了把经典落实到学生身上,从去年下半学期开始,给全校所有班级学生安排了一道特殊的作业题:“放学后,对父母道一声问候;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做一件让父母开心的事;主动为家长做一件家务。”

  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作业?张利军说:“以前教育学生爱劳动、爱学习,太空洞、不具体,现在还要有感恩实践活动记录,通过家校互动,让这道作业题更具体、更有操作性!”

  “现在,我们的知行讲坛不仅让学生有收获,学生家长从中也受益不少!”该校副校长张佩武说。

  “下一步,我们准备扩大知行讲坛的影响力,为家长举办专题培训,通过讲坛把‘家长学校’办起来,改变和影响农村学生家长的传统观念,为建设和谐沁阳发挥积极作用。”张利军信心十足地说。

  李太昭 杨志强 黄贝贝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