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报有约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碧水如带绕山阳
执法岂能是“橡皮筋”
关于“傻”的定义
“踢皮球”
莫让慈善成为谋私的工具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4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慈善成为谋私的工具

作者:□付凯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云南文山马关县人王玉琼,是当地知名的“慈善妈妈”。然而,最近王玉琼却被举报借慈善名义敛财。王玉琼因“筹建敬老院”,从当地政府手中低价拿地60亩;她声称壹基金向其捐助了1500万元,又从政府手中获得14年出租车广告收益权。可是,敬老院至今都没开工,投资一事也被壹基金证实造假。

  (《京华时报》3月26日)

  “慈善妈妈”王玉琼的故事一波三折。2011年初,云南当地媒体纷纷以“女老板(或千万富婆)寻子八年”为题,大篇幅报道了“悲情妈妈”王玉琼艰辛寻子的历程。据报道,王玉琼在2003年1月15日不幸丢失儿子,因寻子多年千金散尽,而后东山再起。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王玉琼无一例外都会提及自己将斥资500万元建造敬老院、以儿子“王誉”的名字命名敬老院一事。“慈善妈妈”的美誉自此而来。

  但是,随着举报人的举报和事实的明朗,“慈善妈妈”以慈善之名谋取私利,受到了人们的质疑。然而,王玉琼不是一个个案,依靠刘志军发家的“女巨贪”丁书苗,因“郭美美事件”臭名远扬的商人王军,他们身上都曾经笼罩过“慈善”的光环,前者依靠“慈善”沽名钓誉,同时洗白自己的不法收入,让政府颁发的慈善表彰成了笑话;后者则让“慈善”的大旗掩盖自己不正当的商业运作。一起又一起“慈善丑闻”,不断消磨着国人对慈善事业的好感与信心。

  这些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笔者认为,要想有效遏制此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当下急需要做的是要进一步完善立法。目前,我国在规范慈善事业的很多方面仍无法可依。希望我国尽快出台《慈善法》,动用政策和法律调控机制,规范慈善行为和慈善事业,特别是依法对善款管理和使用的严格审计,防止借慈善之名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慈善妈妈”受到质疑,再次击中了慈善事业规范缺失之软肋。在笔者看来,慈善是阳光事件,容不得一星半点的阴影,否则就会葬送之前积累下来的所有公信力。希望这起闹得沸沸扬扬的“慈善妈妈”被举报事件,能够再次唤醒民间慈善机构对诚信的注重。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