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 阳 城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春的使者
清明节感怀
难忘母爱
净影湖畔
小心风筝线成“凶器”
综艺节目遭遇“无米之炊”
“慈善妈妈”疑云再发公益警醒
防火进入 微时代
讣 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4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明节感怀

作者:□虞颖茂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梨花新绽清明临,扫墓赏春游子行;鹅黄尽染惹人醉,耳畔传来踏歌声。每到清明时节,春入大地,万物复苏,雨水明显地多起来,淅淅沥沥,既如善感的少女,又像多愁的怨妇,总也干爽不了泪眼。诚然,这个季节万象更新,确实离不开雨水的滋养润发。下吧下吧,种子要发芽;下吧下吧,草木要勃发;下吧下吧,果树要开花……

  清明是感伤的。传说古时晋文公重耳蒙难挨饿之时,好友介子推割股奉之。后来他得势称王,请介子推进朝为官,介子推却辞而不仕,带着母亲躲避于山林。为了逼出介子推,晋文公派人放火烧山,结果人未逼出,反被活活烧死,两个特别固执的人共同酿造了一场人间悲剧。悲痛悔恨之余,晋文公下令将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把清明节与寒食节合二为一了。现在,虽然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的符号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已经消失,但寒食节作为清明节的一部分,文人墨客却为之留下了不少感伤诗句。宋人王禹俏诗云:“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字里行间充满了冷漠愁绪。“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人张继一首《闾门即事》,勾画出了清明时节田野的秀丽风光和城郭的寂寥场景,让人亦喜亦忧,不免黯然神伤。

  清明是多情的。在乍暖还寒、肃杀与繁茂并存的时候,人们蛰伏一冬的情感于此时蓬发,总有一番情绪萦绕心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清明是中华民族思故怀旧的传统节日,人们无论身在何处,不管从事什么营生,都会思念故人,有些游子怀着虔敬之心,不顾路途遥远与车马劳顿,回乡扫墓祭拜。唐人宋之问为此写出了《途中寒食》的诗句:“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道出了诗人远离家乡、怀念故人、落泊他乡、赶路扫墓的心情。宋人杨万里在祭扫祖坟时写下了《寒食上冢》:“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危桥、远山、破屋,宿草……一处处、一幕幕,把人们的眼光带入清明时节大地繁茂之前肃杀的场景。最令人感怀的莫过于明人高启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了:“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诗人既表明了自己对清明扫墓祭祖的看重,又流露出对友人克服艰难险阻回乡祭拜先人的崇敬,也抒发了对动荡时局的感慨。

  清明是诱人的。清明时节,大地回暖,风柔气清,在我国历来有踏青赏景、植树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的习俗,人们减去厚重的寒衣,携亲带友,满怀惬意地赏春踏青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是暮春帝都的景象。帝都如此,乡野又是怎样呢,我们不妨欣赏一下程颢的诗作《郊行即事》:“荒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城郊乡野的秀丽风貌与清新气息,令人不忍蜗居家中,引诱着人们投身于春意盎然的大自然怀抱。如果这还不够,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宋人吴维信笔端所展现的清明踏青热闹场景吧:“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明人王磐的《满江引·清明日出游》,再一次撩拨起人们出游赏景的心潮,此时此景,你还能在家中坐得住吗?

  感伤也罢,怀旧也罢,欣喜也罢,会因人们各自所处的境遇而心情使然。你也许固守某一种心情,也许几种心情兼而有之,交织在一起,令人难以释怀。我想,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候,人们应当多做一些户外活动,走进乡野,登山踏青,减轻感伤情怀,增添欣喜心情,以蓬勃向上的姿态迎接新生活,这才不辜负这明媚惬意的季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