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午,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在微博上“叫板”环保部门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原来,金中一在钱塘江外六工段排涝闸拍下黑水直排,并上传到微博。从他拍到的图片中可以看出闸口江面出现了数百平方米的深黑色江水,与周边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向来都认为“官官相护”是种必然。因此,当一个司法局长因为水污染问题“叫板”环保部门的时候,这样的新闻就具有了一定的爆炸性:一者,对官官相护的故事审丑疲劳之后,司法局长“叫板”环保部门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公众自然期待着最终的结果如何;二者,公众历来只习惯“民告官”,即便抛开对司法局长“叫板”环保部门能否成功的关注,对“兄弟阋于墙”的围观效应也已经形成;三者,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之后,鲜见有这样的“公对公”举报,海宁的这位司法局长敢于仗义执言,向环保部门“叫板”,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正能量。因此说,这样的“叫板”具有很强的标志性意义。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环保部门地位显著提升,行政权力增大。然而,一些地方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畸形政绩观的影响下,潜规则盛行,部门与部门之间要么相互袒护,要么各自为政。现在,有人敢于以自己的公职身份打破这种潜规则,公开“叫板”环保部门,代表了公民的环境觉醒,代表了公民的责任自觉,这是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作为环保部门,将有什么动作、什么举措,怎么对待排污问题、怎么改善环境质量,这些都考验着其执法水平、执法能力、执法政绩。
当然我们更希望,司法局长“叫板”环保部门,如果能够撇开民意的裹挟,真正在法治的途径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才是真正具有标志意义。因为只有大家都能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司法局长“叫板”环保部门的案例,才能够带动更多的官员们加入其中,并促进公民环保意识的觉醒,让大家在遇到环境污染问题时都敢于站出来公开“叫板”,从而倒逼环保部门依法行政,形成官民携手、共同“说不”的反污治污浪潮,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要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这一愿景,才有望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