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楚天都市报》刊发一则新闻:9个月的宝宝上早教课,5个大人组团陪同,连家长自己也忍不住感叹:“全家都是勤务兵”。
早教,是对小朋友在读小学、特别是在上幼儿园之前的早期教育活动。很多人认为,早教质量的高低,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下,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早教行业并不令人乐观,相当部分早教机构不仅没有办学许可,而且存在自行认定教师教学资质、违规提供幼儿食物、收费过高、监管缺失等乱象。这样的早教机构如何能让家长放心?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类早教机构依然能够野蛮生长,其背后彰显的问题和矛盾该由谁反思呢?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岁以下婴幼儿已超过1.05亿,早教消费市场规模已接近2000亿元。现实中,很多年轻父母工作忙,且担心自己的父母不能给孩子“现代化”的教育,于是就把孩子送到了早教机构,且同事间互相攀比,这些无疑都给早教机构创造了巨大的商机。
但是,在形形色色的早教机构中,并不是每一个都能经得起科学的检验。有的早教机构甚至没有任何资质,租上一间屋,摆上几张桌,拿上几套玩具,找上几个老师就可以营业了。面对这样的乱象,难道就没有相关部门挺身整治吗?
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规定了明确管理体制、合理配置资源、培养培训师资、加强规范管理、合理分担成本、促进内涵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并要求各试点地区要把早期教育试点纳入当地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建设相衔接,统筹安排。但是,该通知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一个最关键的原因是,教育部门不是法定监管主体,那么,教育部的这则通知如何落实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现有教育体系中,3~6岁孩子的教育为学前教育,有专门的行政部门管理,有相应的《学前教育管理办法》等条文法规提供保障。而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既不属于学历教育,也不属于学前教育,处于监管空白地带。因此,这就被乱象丛生的早教机构钻了空子。
回到文章开始的话题,九个月大的孩子上早教,居然需要5个大人组团陪同,这也未免太过兴师动众了吧!笔者认为,最好的早期教育,应该是亲子教育,父母应花更多时间与孩子一起。孩子的早期教育确实很重要,而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早教观,理性对待孩子的早期教育,唯此,疯狂的早教培训才会回归理性轨道。
面对早教市场的乱象,面对群众的需求,面对孩子的未来,笔者希望有关部门以更大的责任心,拿出更具体的行动,想方设法做好监管工作,根除早教市场的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