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近日发布《2014年度消费者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报告》,结果显示,约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过去一年里遭遇过个人信息被泄露或窃取等情况。据了解,“服务商未经本人同意,暗自收集个人信息”是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最主要途径。
(据《新京报》)
几乎每天我们都能接到各种各样的推销短信、电话,甚至是各种各样的诈骗信息。面对这些,我们不胜其烦,也时常在想,我们的手机号码怎么就变成了“街知巷闻”了呢?中消协的这一则消息,让我们彻底明白了,我们的个人信息早已悄无声息地泄露出去了。
如今,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物的主要渠道之一,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更是大家网络购物的狂欢节。网络购物本来就有一定的风险,物品的真假、质量的好坏等,“大不了退货,不要嘛,反正有运费险”……不少消费者都会这样说。可如今,我们不但要为商品而担心,还要承担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网络维权本来就比较难,尤其是这种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案件,消费者连自己的个人信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渠道被泄露都不清楚,又如何维权呢?对此,消费者自然就成了弱势群体,而弱势群体维权一直都很困难。
网络服务商一边挣着消费者的钱,一边泄露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他们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那么,谁又能对消费者的权益负责呢?网络服务商能轻而易举地泄露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或是让别人窃取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这说明国家的网络监督机制依然不完善,使许多不法之人有了可乘之机,发现了制度的漏洞。对此,相关部门要及时修补制度漏洞,努力做到亡羊补牢。
其实,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仅在网络上经常被泄露,在其他领域也时常出现。比如,商场会员卡的申请、银行卡的申请、手机卡的办理等,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泄露对消费者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更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如何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是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