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丨焦煤视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国台办:关键是维护好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河南:春耕用肥刮起“私人订制”风
要闻简报
图片新闻
延伸阅读
法国法院就汇丰“逃税门”启动调查
美国人口普查局发生枪击事件
灵泉湖:镶嵌在大沙河上的明珠
图片新闻
摩洛哥南部车祸致死31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4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伸阅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妈妈拼死生下儿子陷生命危险

  医生网上发帖求助

没有新闻报道,没有电视聚焦。为挽救一位拼死生下孩子母亲的生命,锦州市中心医院一位护士长在空间发帖,医院其他医护人员们在微信朋友圈努力转发,利用自媒体“任性”了一把。他们超出自己医护范围的、“出格”的救助,打动了很多人。奇迹出现了……

医生为患者发帖求助

“白雪,只想为你做点儿什么,请允许我把你暂时的沉默变成我奋笔疾书的默许……”

“她是一个心地善良苦命的女孩儿,自幼被诊断为糖尿病,她不漂亮,却有着一般女孩儿不具备的善良品质,母亲患糖尿病足坏疽进行截肢手术时她才刚刚20出头, 我们医护人员亲眼看她将全部积蓄贴补母亲住院费用,辞去工作日夜守候。白雪却因为焦灼,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日益严重近乎失明。母亲撒手人寰后,拼死生下孩子,早产的孩子出生还不到1千克……现在合并糖尿病肾病治疗的高昂费用已让她力不从心,她坦然放弃治疗,等待死亡降临……

“我们医务人员沉默了,她活泼可爱的孩子不该在未学会叫妈妈时,却永远失去妈妈……

“如果您的爱心被唤醒,如果能让白雪丢掉放弃治疗的想法,那么请献出一点点,哪怕一点点……”

3月26日,一封QQ空间的日志,通过锦州市中心医院的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全文共2100多字,发贴的是锦州市中心医院骨外三科护士长张岩。

张岩的想法很简单:“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要尽力去为患者减轻痛苦,作为一个人,我还会为她想尽一切办法。包括网上求助,集合大家的力量,这是医者的良心。”

被救助者是身患糖尿病的母亲,孩子出生时仅750克

虽然在医生面前,患者是一样的,但这位名叫白雪的患者打动了张岩,她通过白雪的妈妈患病住院,跟白雪有非常深入的接触,张岩认为白雪有特有的善良和伟大的母性。

虽然在医生面前,患者是一样的,但这位叫白雪的患者打动了张岩。当时,白雪的母亲因为糖尿病足坏疽进行了截肢手术,白雪拿出自己全部积蓄贴补母亲的住院费用,又辞去工作,日夜守护在母亲病榻前,端屎端尿。几个月时间里,同样患有先天性糖尿病的白雪心急火燎,视网膜发生病变几乎失明,而母亲却因为不治,撒手人寰。白雪对母亲的孝顺有目共睹,张岩和她的同事都为之深深感动。

对亲人这样,白雪对外人也是如此。尽管自己生活拮据,谁要是遇到困难缺钱,她总是全力以赴。有一次自己做透析,赶上一位病友去世,她仍拿出仅有的300元给对方家属,说“我尽点儿微薄力量,让他入土为安吧!”可自己兜里连中午饭钱都没有了。

白雪的丈夫丁铁成是她在锦州金烨嘉年华当按摩师时认识的大堂主管。丁铁成发现这个姑娘虽然长相一般,但心地善良,一心想把她追到手。而白雪总是回避。终于有一天白雪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我不想找对象。我有先天性糖尿病,会拖累你。”

当时白雪的视网膜已经脱落,几近失明。但丁铁成仍表示:“我不怕,有苦我们一起吃,以后你年龄大了,我照顾你。”正是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白雪。

两个人在锦州焊条厂附近三姨的小平房里结婚了。婚后,丁铁成的父母劝她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建议别要孩子了,哪怕领养一个也行。医生们也劝说她,要孩子风险太大。

可白雪想冒险。她跟记者说,丈夫对自己这么好,一定要为他生下个孩子。“这是老天赐给我和丈夫的,哪怕我真有危险,为了生下孩子能给我丈夫留个后,也值了!”

2013年白雪怀孕了。她辞去工作,周六周日卖糖葫芦补贴家用,一天能卖五六十元。2014年2月27日,怀孕七个多月时,已经快到危险期,为了避免各种并发症,白雪只能提前剖腹产。当时因为她糖尿病体质,加上怀孕的影响,妊娠期合并症把她折磨得痛苦不堪,可能下不了产房的手术台,孩子大人只能保一个。她执意让丈夫按她的意思签订了“生死状”,力保孩子安全出生。

临生产时,白雪出现了心衰、呕吐等症状,被送进了ICU重症看护病房,经过抢救,命总算保住了。早产只有750克的孩子,也在全院各科室的联合会诊下,保住了性命,目前已经一岁多了。死里逃生的白雪给孩子小名叫钢,希望孩子不缺钱,又身体硬实。这对母子的平安,当时成为锦州市中心医院的一件大喜事。

最近一个月以来,白雪身体状况每日愈下,为了省钱就在家里挺着,实在挺不住了,才到医院治疗,但已经发生了糖尿病合并心衰、高钾血症、肾衰、贫血等情况。她知道给母亲和自己治病已经花了30多万元,家里无力承担进一步的治疗费用,她决定不治了。

尽管放弃了医治,但白雪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儿子,想起儿子还不会叫妈妈,妈妈就可能不在了,白雪总会难过得落泪。目睹这种情形,身为医护人员的张岩特别揪心。

尽管白雪自己放弃了治疗,但张岩没有放弃,回家脱下白大褂后,她打开了QQ空间……

医护人员默默转发爱心帖

这封题为《一个年轻善良的生命将陨落,请大家伸出援手帮帮她》的公开信,在张岩的QQ空间日志发表后,传到了市中心医院的微信朋友圈。医护人员们默默地转发,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一天时间,转发量达到8710次,传遍了锦州,甚至传到了北京。

日志转发后,市中心医院亚东眼科、肾内科、内分泌科、妇产科、医院结算处等的医护人员自发为素不相识的白雪捐款,好多科室的医护人员都没留名。一天多时间,就捐款近万元。

医者的仁心也感动了社会各界。微信中公布的锦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电话成了热线,这无疑增加了护士们的工作量。社会各界捐款陆续邮寄到,有人连联系方式都没留下,也有人把锦州医生的日志转到了北京的朋友圈,白雪还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爱心善款。有位叫李永波的人一次就捐款2000元,保二小学一位9岁的小姑娘把自己积攒的200元钢兑换成了两张百元钞票,送到市中心医院。当一个个信封被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送到白雪手中时,白雪全家感动得当场落泪。截至3月30日,通过网络传播,白雪收到社会各界捐赠的善款达两万余元。细心的白雪和丈夫把善款一笔一笔记录下来,想着以后报答大家。

白雪的姐姐白银哽咽着说,“像我妹妹这种‘高危人’,一般都不敢碰,都怕出危险被‘粘上’,可锦州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非但不躲,反而想尽所有办法,这么倾心尽力地帮助,真让我们患者家属感动!”

现在“任性倍加倍”的空间仍然在持续更新播报着这几天社会救助白雪的情况和病情。在QQ空间里,张岩继续发帖给她鼓劲儿:“白雪,你必须找回原来的坚强和乐观,给所有牵挂你的人和孩子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交待。”

十多天的时间里,奇迹真的发生了,恢复信心的白雪竟然奇迹般好转起来,从躺在床上痛苦呻吟到现在可以下床聊天,下楼溜达,已经判若两人。现在白雪的各项指标均趋于正常,但由于是过敏体质,需要靠药物维持,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主任刘涛建议:“白雪可以回家静养观察,这样更省钱,近期就可以办理出院了。”(锦州晚报记者孟嘉多本报记者宋广辉)

  陕西村民捡回聋哑流浪汉

  一家三代养其32年

  4月9日上午10点,山阳县色河铺镇太山村59岁的村民姜昇君家正在扩建院子,从广州打工才回来的小女儿姜花婷给她的哑巴“瓜大(陕西方言‘叔、伯’)”姜发财盛了一大碗饭。今年也是“瓜大”被捡回来第32个年头,在外人看来,这完全就是一家人,丝毫看不出姜发财是“捡来的”。

  在湖北“捡到”一个流浪汉

  姜昇君向华商报记者回忆道,1983年的冬天,父亲姜银鸿到湖北十堰做生意,在返回的路上,双排座的小货车坏了,当时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父亲就和司机躲在车里御寒。半夜,忽然有人敲打车玻璃,打开车门看到一个衣服又脏又破,穿着一双烂草鞋的男人。问他是干啥的,他只会“咿咿呀呀”地比划。父亲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递给他,吃完东西,他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还指指驾驶室,父亲想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又下着雪,不让他进来恐怕一晚上就冻死了,就留他在驾驶室过夜。

  第二天,姜银鸿在附近的镇上修完车,这个聋哑人仍然紧跟不离,于是父亲就把他带回了家。姜昇君说,那一年他的大女儿刚出生,现在大女儿都出嫁了,算起来这个哑巴“瓜哥”,来到他们家已经有32年了。

  “瓜哥”就一直跟着我家

  姜昇君的母亲袁福田说,这个聋哑人刚被丈夫领回家时,自己还有点想不通。当时一大家子9口人,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你要叫这个瓜瓜在我们家住下来呀?我们咋养活得起哟!”“要是不管,冻死了,饿死了,我一辈子良心都难安。我们先管他一阵子,慢慢打听他的家人,再想办法。”父亲姜银鸿耐心地说服母亲袁福田。于是,这个聋哑人就在姜家住了下来。

  “这么多年来,谁也不清楚他是哪里人,姓啥名谁、多大年龄,也从来没见他的家人来寻他。”姜昇君介绍,父亲在世时,给“瓜哥”取了个名字叫“姜发财”,2007年父亲姜银鸿突发脑溢血去世。

  “遇到他也算是前世有缘吧”

  袁福田介绍,姜发财可能是在外面流浪惯了,给他买新衣服总是不穿,最多穿一两天就扔一边了,然后换上那些别人穿旧的衣服。有时候实在没办法,就把那些烂衣服扔了,他实在没衣服穿了才会换上新的。

  2009年,姜发财身上长毒疮,浑身又脏又臭。姜昇君就和母亲袁福田带他四处治疗,每天为他擦洗抹药,洗换被褥衣物,精心侍候了一个多月,才治好了病。袁福田说:“我们一家人能遇到他,也算是前世有缘吧!”

  三十多年里,“瓜哥”、“瓜大”、“瓜爷”,姜家几代人对姜发财的称呼在不断改变,但对他的那份亲情却没有变。山阳县色河铺镇有关人员介绍,镇政府得知姜昇君家32年来收养一个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聋哑人后,给姜昇君评选为“山阳好人”,给聋哑老人姜发财按五保户解决一定的福利。华商报记者 田德政 通讯员 高军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