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以实现中站区焦西物流园与郑州国际航空港的对接,形成“公—铁—空”多式联运,实现与郑州国际陆港的对接,通过焦作海关开通“五定班列”,往东直达连云港,形成“公—铁—水”国际多式联运,往西形成“欧亚货运班列”,直达欧洲。同时,根据两大产业集聚区进出口企业的集群优势,建设保税仓库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搬走“三座山”,通衢达九州
武钢焦作矿从2009年开始就陆续进行了铁路专线的改造。为扩大站台面积,该矿在中站区政府的支持下,先后投入数十万元,搬走了当时李封、王封两矿和自身开采留下的黏土矿渣。为搬走这“三座大山”,5年来,该矿领导带领工人没有休息过节假日,最终使矸石得到综合利用,黏土矿渣变废为宝。消灭了“三座大山”,腾地100多亩,为扩大站台争取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为完善武钢焦作矿的公铁联运物流条件,从2009年以来,武钢焦作矿先后投入1亿元对站台进行多次改扩建,目前已有3条装、卸车线,线路总长2611米,硬化站台达10万平方米,增加动态轨道衡2台、100吨汽车衡2台、吊车2台、装载机15台,目前已具备一次性20万吨以上存储能力,年吞吐能力达120万吨。
转型看成效。过去几乎废弃的武钢焦作矿铁路专线仅电务、机务、水电、日常维护等各种固定费用就要上百万元,如今把资产盘活、焕发青春的武钢焦作矿铁路专线去年实现物流利润800万元。以前没有效益甚至是负担的铁路线如今成了“香饽饽”,成了焦作西部物流园区的中心,在当地产业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距武钢铁路物流1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和博爱县产业集聚区,区内入驻企业达210多家。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年总货运量为577万吨,其中铁路货运量为136万吨(占总货运量的23.6%);博爱县产业集聚区货运总量为396.94吨,其中铁路货运量约为25万吨(占总货运量的6.3%)。目前,武钢铁路物流正在成为这两个产业集聚区的运输首选地。据悉,过去,这两个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主要靠新乡、巩义等地的铁路物流运输,然后转成公路运输;如今,直接通过武钢铁路物流运输,每吨运输成本可节省100多元。
与此同时,距武钢铁路物流60公里半径范围内,往北已经辐射到山西省晋城市的高平区域,向西辐射到济源市。其中,沿太行山麓各公路出口的济源市和沁阳、博爱等县市分布着大小煤场上千个,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汽车运输集散地,而武钢铁路物流主要承担的就是煤炭运输。
大型物流园,承载发展梦
目前,焦西物流园作为我市四大物流园区中首个迈出实质性建设步伐的园区,正在加紧建设。在中站区政府的支持下,武钢铁路物流已经完成征地,在今年10月份之前投入近1亿元对线路、站台进行改造扩建,达到火车整列进出作业与集装箱作业的相关技术要求与基本仓储能力。
近日,记者在武钢铁路物流看到“西延南扩”工程正在实施:沿矿地界向西平行延伸410米至中南路(新征土地115亩),向南平行拓宽136米(占地230亩),将现有的2道南移,与1道、5道同时向西延伸,至1050米进行合并,形成整列火车进出的能力;北边6道向西延伸达850米长,增设龙门吊与正面吊,建成集装箱与钢材专用线路;硬化站台15万平方米,建风雨棚及综合仓储库房3万平方米,实现火车吞吐能力达300万吨/年,一次性储存能力50万吨的规模(其中库房储藏能力达5万吨以上),到今年9月份将建成整列进出通道。
与此同时,武钢铁路物流积极创建铁路“战略装车点”和“集装箱装车点”工程也在加紧推进。郑州铁路局已经正式将武钢焦作矿铁路专用线列入“战略装车点培育基地”。据悉,由于焦作北站的集装箱业务受到既有线路设施规模的制约以及市内大货车交通管制的影响,每年的吞吐能力不超过15万吨,而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与博爱县产业集聚区的集装箱物流需求每年就超过50万吨。积极创建铁路“战略装车点”和“集装箱装车点”工程意义重大。
为改善环境,记者看到多项防尘措施正在武钢铁路物流采用,以减少环境污染,目前已经添加1台吸尘车、1台喷水车,并将建成开通整个站台的高压喷淋系统。
熊自苏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率先崛起的焦作“内陆无水港”到2015年将基本布局成型,规模效益初步显现。铁路年吞吐达150万吨,一次性存储达35万吨,实现物流主营业务收入3.8亿元,年贡献税收18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220个。到2020年,形成匹配的现代物流信息体系,与郑州“两港两区”互动、对接,实现物流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现代化,铁路年吞吐达300万吨,一次性存储达50万吨,年实现物流主营业务收入8亿元,年贡献税收34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4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