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机遇从来就是和挑战相生相伴。进入新常态的焦作经济发展面临挑战,更面临难得的转型机遇。
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现代化、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等三项举措,以促进我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这是我国首次全面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文件。该《指导意见》明确了当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11个重点行业: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该《指导意见》的出台究竟有何深意?正处于转型攻坚、爬坡上坎的焦作经济,又能由此得到怎样的发展机遇?
机遇:一个发展新阶段凸显出的新空间
经济发展的规律总是从低端起步,逐步迈向中高端。把握新常态,就要顺应经济规律,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阶段性新变化。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曾说,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深层次调整期。旧的增长点逐步淡出,新的增长点正在逐步营造出来,调整期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各种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
那么,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从全国范围内看,过去多年那种粗放型高速发展的路子已经走到头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的演化。
从焦作实际来说,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只有更加注重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引领,经济新增点才会不断涌现,为我市抢得先机、占领转型升级制高点奠定基础。
记者在《指导意见》中分析发现,当前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与生产性服务业息息相关,并在该文件中屡屡被提及。在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领域重点任务部署中,也不乏信息技术与应用的亮点。
相似的表述也成了我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亮点之一。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市把服务业作为弥补产业短板、推动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抢抓发展机遇,瞄准产业动向,加快培育经济新增点。
然而,从自身来讲,因煤而兴的焦作,由煤衍生而出的工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关联度不高,呈现多数企业“单打独斗”闯市场的现状,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特别是从转型到提升,涉及能够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现阶段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实,即使上升到更加宏观的层面,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中国制造”也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庞大的贸易规模和盈利能力并不协调。究其原因,高增值环节集中的服务部门,尤其生产性服务发展滞后是关键所在。
但如果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这个视角来观察,这些差距、短板恰恰就是焦作发展的新机遇。况且,发展的空间不是缩小了,而是更大了。
如今,焦作制造迈向中高端的转型之路亦如同爬山,过程是艰难的,但登上山顶,就会进入一个新境界,创造出一个新空间。
探索:一个传统制造企业转型的新样本
面对同样的发展境遇,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者。无疑,51岁的郭大军就是这个时刻准备抓住机遇的人。
沿人民路一直向西,就能来到郭大军位于博爱县产业集聚区内的“试验场”——焦作威纳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称其“试验场”,是因为在董事长郭大军,威纳重工只是他以“互联网思维”为模型,重新架构一个服务性制造企业未来的试验样本。
创建于2010年的威纳重工,以3000台套矿山设备加工制造项目,被我市确定为重点工程项目,并于2013年建成投产。“威纳重工的前世曾是一个服务于钢铁、水泥、电力、建材行业60年的传统机加工企业。”郭大军说。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原公司现有的体制结构、产品结构和服务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在他看来,威纳重工诞生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企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的关键期间,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全产业链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整合、优化。
按此设想,威纳重工通过自主研发,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定制生产,满足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尝试创新商业模式,打破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企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力争在焦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闯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和商业模式。
“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中,企业最容易实现的目标是在原有的加工设备上,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从设备的局部技术改造升级做起,达到生产设备技术上的领先,降低制造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郭大军说。威纳重工的企业愿景,就是从企业研发设计、流程优化、市场营销、物流配送、节能降耗等方面入手,在丰富产品功能、提高产品性能和对用户现有设备局部技术改造和升级上下功夫,帮助企业打造转型的“升级版”。
记者在占地300多亩的威纳重工看到,除了已建成投运的办公楼和一栋长300米的工房之外,厂区的空地上还架设着许多露天的备件陈列架。而正在改造的企业大门上,又竖立了一块焦作公铁联合物流有限公司的牌子。
郭大军说,他的“威纳样本”要以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作支撑,打造一个以微信和互联网为载体的服务平台,为用户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从减少用户材料消耗、仓储和物流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入手,帮助用户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前瞻:一个创新平台亟待延伸的新未来
众所周知,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发达国家正是依靠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领先优势,主导着全球生产网络和产品价值链。
郭大军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期,国务院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将有望使其成为中国重要、稳定、具有长远竞争力的经济增长点。
其实,早从2009年开始,郭大军就针对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做了持续6年的深入思索,并远赴德国、英国考察,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
“粗略统计,我市的机加能力利用率不会超过40%。”郭大军认为,当前,装备制造业企业普遍处于困境之中。主要表现有三:其一,所有装备制造业都处于转型迷茫期,不知道做什么、如何做,方向不明,目标不清;其二,企业虽然都深刻认识到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在实体经济低迷的大形势下,究竟采取什么方式、方法,或者说采取何种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既能达到转型的目的,又不至于“壮烈牺牲”,心中无数;其三,企业一贯的订单制度成为思维定式,没有订单就无从下手,把握不准用户真实的刚性需求,或不知道如何满足用户的刚性需求。
也正是在此基础上,郭大军最终形成了威纳重工独特的商业模式,并确定了威纳重工今后5年到10年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但终因缺乏理论依据的支撑等因素,而推广缓慢。
2014年11月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国内20家大型企业发起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联盟在天津第十一届中国制造业管理国际论坛上宣布成立。郭大军敏锐地感觉到,如果充分发挥创新联盟的优势和作用,那么从理论上讲,上述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生存质量,依赖于对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认识深度、认同程度,以及企业付之行动的速度和可行度。”郭大军说,作为全省规划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及机械制造业生产基地,焦作有着先天的转型优势,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有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广和发展。
据悉,郭大军目前正依据联盟章程,申请发起设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联盟河南分盟及焦作支盟。
“生产性服务业涉及三次产业诸多环节,处于产业链两端和价值链高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融合性和创新性,是区域竞争的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郭大军说,当前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更好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领产业层次提升,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有利于弥补服务业发展短板,推动服务业扩规模、提水平、强支撑,助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有利于激发内需潜力,促进创业创新,改善民生,将巨大需求潜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对于加快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回顾近年来的转型发展历程,正是因为善抓机遇,主动作为,焦作才实现了绿色发展的转型飞跃。”郭大军坚信,这又是一次把握住发展大势、顺势而为的大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