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为治理懒政庸政,贵州黔西南州从去年开始推出“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截至今年2月已有1334名不胜任干部被召回,其中包括处级干部59名,严重者将辞退。
(据《南方都市报》)
召回不胜任干部,把那些平庸无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干部“回炉再造”,如果不能“回炉再造”的,就开除干部队伍。这无疑是让干部队伍能进能出,是干部用人制度的革新,传递出人事制度改革的正能量,值得点赞。
在其位,当谋其政;在其岗,当谋其职。作为干部,就应该勇于担当责任,尽心、尽力、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如果工作守摊子、混日子、不担当、绩效差,如果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推诿拖拉、态度生硬、不尽责,如果管理不严、纪律松弛、作风涣散、当“老好人”……这些就得一律问责。而今,召回不胜任干部,就是对这类干部进行问责,是在向“庸、懒、散、慢、浮、拖”等“四风问题干部”开刀,能够在党员干部中起到震慑作用,警告“四风问题干部”要痛改前非,爱岗敬业。
召回不胜任干部,首先让干部丢面子。干部一旦被召回,等于贴上了平庸无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标签,是丢脸的事情,对有上进心的干部肯定是一种刺激与触动。其次让干部面临职业负面风险。被召回干部一旦通过集中教育、跟踪考察还不合格,极有可能被作出转岗、降职、降级、待岗、解聘等处理,这实则打破了干部终身制,让干部队伍能进能出,让干部能上能下,能够敦促干部珍惜到手的“饭碗”,为官要有为。
召回不胜任干部,不仅是向庸政宣战,向惰政问责,对为官不为说不;而且是用人制度的创新,把以往对干部的被动监督转换为主动预防,化危机为转机,有利于激活干部队伍,真正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从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一种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良好作风。
当然,召回不胜任干部,只是治理为官不为干部的第一步。一分谋划,九分落实。要想让这种制度能够荡涤出官勤民赞、官清民悦的为官之风,必须让这种制度成为新常态。这就需要一套可操作的办法与程序相配套,以保证这种制度在执行时的科学性、严谨性,不至于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