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大街的古城民族幼儿园的一名教师,用针扎伤了至少4名孩子,还威胁孩子不许哭,更不许把此事说出去。孩子家长发现情况后,与园方交涉。园方称,经查询监控,未发现老师用针扎学生的情况,但表示可以减免孩子的部分学费。石景山区警方查明此事后,对涉事幼儿园孙姓女教师处以行政拘留15天、罚款500元的处罚。
近年来,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时有发生,在公众强烈谴责虐童事件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积极介入调查,及时处理,给公众一个说法。然而,虐童事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追根溯源,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一些幼儿师范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偏重技能、技巧等课程的安排,而教育教学类课程安排得偏少,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建设也没有得到校方和主管部门的充分重视,这使很多幼儿教师缺乏爱心,动辄体罚孩子,触及了人们的道德底线。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启蒙之地,也是孩子系统化认知世界的起始点。虐童事件使孩子“很受伤”,扎在孩子身上的是针,扎在孩子心灵上的是恐惧和灰暗的童年记忆。
那么,我们该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虐童事件的发生呢?《教师法》在教育教学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对幼儿园教师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规范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从政策层面着力培养一批有爱心、懂教育、善沟通的幼儿园教师,择优选用,让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且德才兼备的人从事这项工作。
教育部门和有关执法部门,不能仅将对虐童教师的处理停留在拘留、处罚上,更应该对此类事件有深层次的思考,可以尝试在教育网站上建立全国统一的“黑名单”,将发生过虐童案件的幼儿园和幼师进行备案,对已经查实的校园虐童(虐待)事件,应当由公安机关控制涉嫌虐童的行为人、幼儿园管理者,对其加大惩处力度;对于涉事情节严重的教师,要坚决取消其从业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这样有利于促使幼儿园及相关部门更加重视幼师队伍管理,让幼儿园教师知责、守责、尽责,为孩子留下一段美好的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