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实习生 刘佳晖/文
本报记者 赵耀东/图
4月15日星期三,15时40分,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市实验小学的教室内、校园里逐渐沸腾起来。
在涌出教学楼的人流中,二一班的刘恩昱紧抓着毽子,快步跑到毽子社团固定训练场地——桃园,与其他37名小团员会合,进行单脚踢毽练习,为下一步学习花毽打基础。
“太享受了!”说起社团活动,刘恩昱脱口而出,一脸的幸福。
享受的不只是刘恩昱,环顾整个校园,塑胶跑道、绿茵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太极训练馆、计算机房、艺术中心楼、科学中心楼……像撒胡椒面似的迅速被54个社团占领,学生们陶醉其中,尽情享受。
“优美教育”是市实验小学的办学特色。该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培养“优于学、美于形”的学生特质。“优于学”评价内容为成绩优、特长优、读书优;“美于形”评价内容为仪表美、习惯美、劳动美。
为了让孩子们轻松成长,2009年市实验小学在全体学生中推行了“书包不回家”,把孩子们从过重的作业桎梏中解放出来,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自主、紧张、高效地学习。
“我们要为孩子做童年最幸福的积淀,让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在提升学生学业质量的同时,该校校长王思明带着她的教育团队,开始探索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孩子的心智培养,让孩子在课外健康、快乐地全面发展,为孩子的求知“保鲜”。
“一切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我们都值得去做。”市实验小学这样的教育思想,打动了许多人,也争取到了市文明办、市音乐家协会、市教育局的支持,更吸纳了一大批爱心人士,义务做学校特长社团的辅导教师,创建了西洋管弦乐、民族弹拨乐、童声合唱、话剧、舞蹈、太极武术、无线电、篮球、乒乓球、足球、美术、手工等社团,涉及文学、体育、艺术、科学等类别,吸引了一大批有兴趣爱好的学生。
这些由我市各专业高手担任辅导教师的社团为校级社团,学校委派教师担任助教,服务社团活动。除此之外,该校还有学生自己组建的年级社团,学校则委派教师担任辅导教师。
为了推广社团活动,今年该校还专门调整课时,将每周三、周五确定为社团活动日,活动时间定为下午第二节课后,活动时长为90分钟。
师师有社团,生生有特长。在这里,只要是健康向上、学生又喜欢的活动,都可以组建社团开展,每个学生和教师都会参加社团活动,在教师的陪伴下,孩子们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悄然起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