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仕智)“当前我市小麦已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大部分麦田已搭好丰产的架子。”4月21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万泉建议,针对当前苗情,中后期麦田管理要重点做好防病虫、防倒伏、防早衰、防干热风,力争实现抗灾夺丰收。
从4月上旬我市农技部门小麦苗情会商情况看,当前全市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大部分麦田群体足,长势均衡,墒情也适宜。3月中旬至4月上旬及中旬几次有效降雨,及时补充了土壤水分,对处于需水高峰期的小麦生长非常有利。记者获悉,当前我市小麦生产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病虫危害呈偏重发生态势;部分麦田群体偏大,存在后期倒伏的隐患。
对此,王万泉建议,各地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重点监测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及吸浆虫、红蜘蛛和蚜虫,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选用对路农药,科学配方,提高喷防效果。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扎实实抓好“一喷三防”工作,全市要普遍进行两次喷洒。第一次作为重点,喷洒时间严格掌握在小麦抽齐穗至扬花初期。第二次在小麦灌浆前期视病虫发展情况及气象预报,再防治一次。
“要科学肥水管理。”王万泉说,要结合“一喷三防”,普遍开展叶面喷肥,预防小麦后期脱肥早衰,延长灌浆时间,稳定小麦粒重。在小麦孕穗至灌浆初期,要大力推广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技术;对墒情不足、干旱麦田要及时浇水,满足小麦开花授粉和灌浆对水分的需求。
今年我市部分麦田杂草较多。王万泉建议,在小麦生产后期要组织群众及时拔除。尤其是小麦种子田、高产创建示范田要搞好田间去杂,重点拔除大麦、野燕麦、异品种植株和米蒿等杂草。
小麦生长中后期气候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制订防灾减灾预案,落实好各项措施。王万泉建议:一是要预防低温冷害。对4月上旬遭受低温冷害的麦田要加强管理,确保小麦正常生长。二是要预防倒伏。今年麦田土壤墒情好,冬季气温偏高,小麦分蘖多,群体大,两极分化慢,基部节间较长,如果后期遇到大风暴雨,发生倒伏的危险性大。在后期管理上,注意科学浇水,控制灌水次数和灌水量,避免发生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