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林徽因,是一位倾倒众生的佳人,其爱情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在她身后,似乎还真难找到一个能及得上她的成就和魅力的女性,堪称风华绝代。
林徽因的存在,早已超越了文学的范畴。她和丈夫梁思成一起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她不经意间写就的文艺见解让沈从文和萧乾折服。有人说:“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离不开梁思成,缺不了金岳霖,也少不得徐志摩。”让人感动的是他们彼此的敬重和理解,这样一种肝胆相照的美好情谊,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间的绝唱,是真正的君子风范。
这一切故事的背后都大写着两个字:人格。
林徽因几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与梁思成谈婚论嫁时,林徽因首先要求的是梁思成必须去学建筑专业。后来,梁思成回忆第一次见林徽因时说:“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融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科学。”所以,她是梁思成的事业伴侣和灵感源泉。
与徐志摩结识时,林徽因16岁。徐志摩不顾世俗偏见和师长反对,毅然离婚要追求林徽因。但林徽因最终选择了宽厚忠信的梁思成,难得的是,林徽因和徐志摩后来一直保持着高尚而纯洁的友谊。1931年徐志摩乘飞机遇难,梁思成赴济南处理徐志摩后事带回一片失事飞机的残骸,林徽因用一方白绫包好这片残骸放在家中,一直到她去世。
哲学家金岳霖也一生挚爱着林徽因,且终身未娶。林徽因去世后多年的一天,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开席前,他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1955年,林徽因去世,金岳霖题写的挽联曰: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所以,有人说林徽因是个情种,她的影响重塑了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男人金岳霖。
林徽因的迷惘,不足以与普通女伴说。了解她、与她相契的同性只有费慰梅,一个美国人。这是否有点滑稽的意蕴?受中西方双重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她骨子里是传统的,有一种新旧时代过渡期所特有的精神状态。万人仰慕的背后,主角欲说还休。那时,她把灵魂付与诗篇,抑制不住地发出真切的叹息与渴望。虽然艰苦的抗战岁月、恶劣的乡村生活摧残了她的健康,却极大地磨炼了她的意志。
林徽因的一生就像一幅多彩的画,但不可以随意为之增色添彩,它本来就有它自己的模样。如果读她的诗,会以为遇到了一位缠绵绯侧、感情丰沛、才华横溢的诗人;如果“读”她的建筑,遇到的是和梁思成站立在一起的大师,是近代建筑史的开山祖。其实,林徽因的生活不那么复杂,简单而又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