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怀川人物 | 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向善的力量厚积薄发
别只在“世界读书日”想起读书
市图书馆盼望“失联”图书“回家”
大小通吃
莫让“植被覆盖率”遮了眼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4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植被覆盖率”遮了眼

作者:□宛诗平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4月22日是第四十六个世界地球日,旨在增强民众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地球日来临之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分析了过去20年的卫星监测数据发现,近些年来,全球植被覆盖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多年持续进行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增加了本国的植被覆盖。 (据《人民日报》)

  植被覆盖率通常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但国家规定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还包括灌木林面积、农田林网树占地面积以及四旁树木的覆盖面积。通过近年来的植树造林,我国的植被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当然是一个好现象。但我们不要忘了,植被覆盖率并不代表生态环境就一定好。因为植被覆盖率只是衡量生态绿化的数量指标,并不表现其结构、质量状况。植被覆盖率与植被质量未必成正比,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域也会有低质植被。不同地域同等水平的植被覆盖率,生态功能往往不同:植被郁闭度高的优于植被郁闭度低的,常绿阔叶林优于针叶林,中龄林优于幼龄林,自然林优于人工纯林。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因为植被覆盖率增加了而沾沾自喜,甚至被此数据遮蔽了眼睛。

  当然,我们首先必须看到,我国的植被覆盖率达到目前水平来之不易。但有成绩固然可喜,有问题也要认真对待。在一些地方,“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远看青山在,近看无用材”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植树造林活动轰轰烈烈开展了20多年,已有40亿人次参加了植树,如果每人每年种活一棵树,累计下来就是十分可观的,但为何年年种树而看不到很多树,反而风沙愈来愈大、雾霾天气越来越多?在以往的报道中,我们大多批评的是边种植边破坏,归罪于滥砍滥伐。但实际上,满山皆绿并不意味着生态环境无忧,一些地方热衷于森林数量的扩张,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以盲目随意地乱植乱种来代替科学种植,才是造成“年年种树不见树”的重要原因。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乐观,就可能误判形势,犯历史性的错误。

  建设生态文明,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当然是好事,却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搞好整个生态保护才是目的。为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植被覆盖率,切实改变过去粗放式造林模式和片面追求植被覆盖率的做法,在确保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把植被覆盖率与林业结构包括林种、树种、树龄结构等要素,综合起来考察分析,更加重视总体设计、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不断提高造林质量和档次,力求森林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为子孙后代留住青山绿水,使经济社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