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人文的力量,那必然是一座冰冷的孤城。能给公众最广泛心灵滋养的,是阅读的力量。世事芜杂,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安静地坐在书桌前,但缕缕书香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慰藉、灵魂的方向。当“死活读不进《红楼梦》”成为新闻头条,当碎片化阅读替代了书桌,我们又当如何?
【观点1+1】
@工程师-作家-湖南女子学院张闻骥:读书使人充实,尤其是阅读经典书籍,能让人内心宁静祥和。而碎片化阅读,很难达到这个效果。
@胜平王大头:网络时代,数字化阅读往往是碎片化、快餐式、随意性的,是一种浅阅读。对于深层次阅读而言,传统纸质阅读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培养对纸质图书阅读的兴趣,发现并重视传统纸质阅读的价值,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有的文化自觉。
@怕羞的影子:网络时代的演进,社交媒体的崛起,我们已不再满足于单边接受和被动阅读,更希望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能够留下的最深烙印。当碎片化阅读替代了书桌,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与读《红楼梦》无关。
@平常一个人015:读书应该根据自己喜欢的种类来挑选,为啥非要读名著?现在电子图书这么发达,为啥非要读纸质书?传统观念要改。个人觉得,读书不论经典名著还是流行刊物,不论纸质还是电子,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不要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
@暖暖小月儿:社会发展太快了,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仔细阅读,碎片化阅读也是一个解决办法。只要能读书,就是好的。《红楼梦》读不进去,是因为书中有好多古文的形式,现代人阅读会吃力一些。但只要我们的阅读是走心的,向上的,就行。
@吝时工:只要是认真阅读就会有收获,碎片化阅读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和信息化时代的需要。《红楼梦》作为经典总会有人去读,用不着担心。
@秋泉12:所谓人文力量,包含多种文化因素,不能仅凭读不读名著,就对一座城市的人文内涵做出简单化的认知。
@zi色feng铃:书,就是作者和读者用文字达成的心灵约定,见与不见,在于双方魂之所触。一部经典,作者可以百年候约,或是在鸟叫虫鸣的清晨,或是在风轻云淡的午后,或是在寂静的夜晚,你只需一颗真心,就可穿越时光,准确地找准他或她,也找到了另一个你从来不曾窥探的自己。能有机会这样解读自己,你还能说没时间吗?
@菏泽新志:如果把酷爱读书的人比做战士的话,那么现在这支队伍正在一点点减员,被电子书俘虏了一大批。怎么办?不妨扩宽一下思路,来个书籍定制也好,就像广告衫制作一样,给书籍打上独特的个人文化标记。
【下期话题】
亲,咱们的市树叫国槐
在4月23日召开的焦作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国槐正式被确定为焦作市市树。据了解,国槐是适应我市自然条件的乡土树种,常作为庭荫树和行道树,成活率高,树龄长,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国槐树形高大美观,形态、姿态等特性能反映我市的自然风貌和百姓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能够代表我市的城市形象。一枝一叶总关情。如何保护以国槐为代表的花草树木,你有什么好建议?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