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一渠清水,碧波荡漾,蜿蜒曲折,穿城而过。
如何保护这一渠清水,让她永远干净纯洁?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建设及两侧水源保护管理工作,与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美丽焦作建设结合起来,多部门联动,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期通水和水质达标。
查清状况绘蓝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在我市境内全长76.41公里,其中明渠长度8.8公里,沿线还有4个分水口门。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焦作段)两侧水源保护划定方案》,我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一级保护区宽度范围50~200米、面积18.1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宽度范围1000~3000米、面积270.18平方公里。而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保护区内共涉及村庄和社区177个、居民12万户、人口43万人,同时还有河流15条、沟渠9条、公路72条、铁路13条。在如此广阔的面积和复杂的情况下,要想保护好这一渠清水谈何容易。
2007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之初,我市就开始建立由主管副市长为召集人,市调水办为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住建局、水利局、规划局等为成员单位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3年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夕,我市又专门召开了南水北调工程线路两侧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会议。去年年初,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焦作段)两侧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确定了深入排查、彻底清理、集中整治、严格管理、严控准入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前不久,有关部门委托水利和测绘服务机构,历经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焦作市段两侧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实物摸查,下发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焦作市段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设计报告》。同时,我市在温县、修武县设立两个监测点,对区域水质进行监测,为水质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对辖区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两侧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厂、工业企业及所有污染源和排污口进行了深入排查,全面核实底数和基本情况,为制订整治工作方案、实施综合整治打好基础。
严格审批把好关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千秋大业、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因此保护水质安全只有从项目审批的源头上进行把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我市根据省政府下发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南段)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焦作段两侧水源保护内需要进行专项审核的项目严格把关。其中,对于明确禁止的建设项目,坚决否决;对那些虽未明令禁止但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召开专家论证会论证,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审核意见,供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参考。同时,在项目批复阶段,相关地方还要开展现场查勘及核实,然后报送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审核,再上报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备案。
增强公众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的意识,也是把好关口的重要一项。近年来,我市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大力宣传保护南水北调水质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入乡、入村进行宣传教育,使沿渠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同时,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内群众建造住房、养殖场等行为,我市组织人员进行定期巡查,随时掌握情况。其中,对原有的生产企业、养殖种植等产业,我市组织相关部门和县市区依据《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进行整治,使其达到水源地标准;对后期出现的违章建筑,及时进行制止或协调另选新址,坚决遏制在水源保护区内出现私搭乱建等行为,确保水质安全。
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水质安全,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我市还紧紧抓住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这一重要机遇,高起点规划了绿化带工程。该工程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两侧,西起丰收路以南200米,东至中原路,全长9.02公里,宽度各135米(含两侧道路),总占地4026亩。按照工程设计,绿化带建成后可为城市增加公共绿地约230万平方米。届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将被打造成风景秀丽的旅游观光带、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带、内涵丰富的文化产业带、滨水娱乐的休闲商业带,并形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地理标志和焦作新地标,成为我市一颗璀璨的明珠。
治理污染出重拳
近年来,以保护南水北调工程水质为契机,我市将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全市环境保护的中心工作,每年确定一个污染整治重点,制订一个污染整治方案,先后实施了“53120”“54130”“74200”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并以“蓝天工程”“清水工程”“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乡村清洁工程”4大工程为载体,完成200项重点污染整治任务。同时,对于共需完成的42个国家、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项目,我市已完成26个,有9个项目进入调试阶段,7个项目正在建设;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6座,处理能力达60.5万吨/日。
在重拳治理污染的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创新,建立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现在,我市已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2014年,先后11次向有关县市区政府致函,6次约谈有关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并由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主持召开13次环保工作督导协调会,每月由市环保局领导分别带队对各县市区和市直企业进行环保目标督导,定期将任务完成情况在《焦作日报》上进行通报。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工作台账和通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断面水质会商和应急响应机制、环境宣传机制等,也都在保护南水北调水质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围绕着这一渠穿城而过的清水,我市的城市水系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引黄入焦干渠工程、引丹入焦工程已建成通水;大沙河焦作城区段50年一遇防洪治理工程进展顺利;新河、普济河、瓮涧河等城区河道治理正在加紧推进;灵泉湖、吴泽湖2座引黄调蓄平原水库已经开工建设;影视湖、龙寺、圆融3座山区调蓄水库进展顺利;12公里大沙河带状湿地工程主体也已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