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时评丨视觉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证明绕口令”是作风“绕弯子”
亲,咱们的市树叫国槐
打通“中梗阻” 减小改革摩擦力
请为槐花做主
山阳花开惹人醉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4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通“中梗阻” 减小改革摩擦力
□新华社记者 董建国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近日发布的《行政改革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显示,当前我国行政审批改革中存在“中梗阻”现象,近六成接受访问者认为“部门利益作祟”是地方政府改革的最大阻力。行政审批改革中的“中梗阻”现象,让中央的一些改革举措无法落地生根,甚至在地方遇到“挂空挡”的局面,势必会给当前的经济运行增加摩擦力。

  当前,一些阻碍经济运行的摩擦力仍然存在。影响经济运行的摩擦力,多是权力部门化、利益化的产物。归根到底,这是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简政放权落实不到位,依法行政落实不到位。经济摩擦力的成本往往看似不起眼,却影响着经济大盘的运行,形成摩擦力的蝴蝶效应。对此,我们必须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来解决。

  消除摩擦力就是增强驱动力。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面临“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全面深化改革,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区,既要做好经济驱动力升级的加法,又要做好改革摩擦力的减法。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攻坚突破利益藩篱、消除经济运行隐形摩擦力的难度加大,深化改革涉及的矛盾、触及的利益更加复杂。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魄,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规范依法行政,并通过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彻底打通改革落实的“中梗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