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镇里举办的电子商务培训,如今俺跟美团、携程等10余家网站展开合作,门路广了,游客也多了,日子过得更有奔头了。”4月23日,云台山木屋酒店老板龚菊香高兴地说。
古人曰:“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
在用民心导向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修武县开启大智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敢于担当,巧用给予与获得的辩证:
党和政府的给予,带给群众满满的获得感。修武县党员干部践行民心导向,勇闯难关,从群众反映的难题隐患入手,精准实施民生给予工程,让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一个一个的民生捷报,赢得民心,使群众成为改革发展的坚定支持者。拥有获得感的群众,给予党和政府鼎力支持,为改革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全县上下凝聚起景城融合发展的最大正能量。
民生给予: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践行民心导向、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正在成为修武县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全县先后涌现出“践行民心导向推进景城融合”功勋人物杨法谊和10位践行民心导向杰出人物等先进人物。
向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宣战,修武县变民生工程“大水漫灌”为“精准给予”,全县1.4万党员干部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用辛勤和汗水为28万修武儿女换来更优美的环境、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和更满意的收入。
美丽乡村建设先行一步,率先破题。作为河南省19个首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市,修武县放大云台山水的生态优势,以星火燎原之势,着力打造全县1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让山水之韵和乡土风情交相辉映,构筑起“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
兴产业,促就业。景城融合激活修武县域经济一江春水,“产业年”稳步推进,战略新兴产业抢先布局,大旅游、大文化、大健康产业乘势而上,七大支撑62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更多的群众已经共享高成长性服务业带来的红利。今年第一季度,修武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066人、新增城镇就业186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3人。
众创时代到来,在修武大地上,新业态不断涌现,新主体正在形成。该县各职能部门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搭建平台,启动“河南云台山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之星。同时,该县不仅与一亩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还跟赶街网、乐村淘等知名电商建立联系,打造修武农业的“淘宝网”,激发群众创业活力。
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基础教育进一步夯实,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1122万元,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获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高等教育填补空白,投资10亿元的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修武新校区项目开建,该县与河南省机电职业学院共同打造的“3+2”五年一贯制大专也正在报批中,这些高校建成后,将为该县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民心获得:凝聚景城融合的最大正能量
如今,走进修武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墙上悬挂着“人民至上、共产党好”的字样,服务大厅设置党员服务岗,党员干部人人佩戴党徽,他们用细心周到的服务,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从内心深处感恩党、拥护党。
这是修武县精心设计、创新载体、在经济社会中体现党建元素的结果。该县用民心导向统筹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算民心账,算政治账,改变只算项目建设的“事”、不抓群众深处“心”的做法,把解决难题隐患和建议制度作为服务民生的主抓手,为群众全心全意谋福祉、解难题、办实事,从而赢得民心,形成了党群干群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正能量。
在日前召开的2015年第一季度解决群众路线难题隐患和建议会议上,修武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交出满意答卷:第一批、第二批征集、梳理的165项难题隐患和建议,已经解决134项,还有31项正在推进。
在经济社会爬坡过坎的过程中,修武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中,献计献策,把对家乡的热爱和满意凝聚成闯关夺隘、推进改革的智慧和力量,防止在发展中出现颠覆性错误。
去年,新一届修武县委领导班子成立后,部分群众反映云台山景区红红火火与城区不温不火的发展问题。该县领导获悉后主动走访退休老干部,深入群众之中,探究根源,广征良策。经集体决策后,该县把景城融合作为民心导向的“一号工程”,今年又大力开展“产业年”活动,通过项目带动,促进城区与景区发展比翼齐飞,实现党心与民心的融合互动。
“加快启动运粮河改造工程,以高起点规划、高速度建设的劲头,将该工程作为景城融合的第一重点工程,扑下身子切实抓好。”今年,张学贵、范毓涛、柳江、王为平、郭立新等5位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招贤令”,向修武县委提出了这条建议,最终该建议被确定为全县10条“金点子”之一。
穿城而过的运粮河是隋朝大运河永济渠的重要分支。修武县着手大刀阔斧地对运粮河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届时,昔日流水淙淙、杨柳依依的美景将重现。这一湾活水不仅为小城增添了美景,更聚了民意,活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