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工会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总工会领导 观看中站区太极拳比赛
学劳模精神 向劳模致敬
庆五一活动丰富多彩
为劳模办事 让职工快乐
图片新闻
举办职工运动会
“四个一”活动庆五一
组织职工开展文体活动
系列活动庆五一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4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劳模精神 向劳模致敬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编者按

  4月底,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将在北京隆重召开,我市有7位全国劳动模范将赴北京参加盛会。这7位全国劳模分别来自不同的战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向他们表示祝贺的同时,本刊摘要编发他们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生命之花在田野绽放

  ——记全国劳动模范、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

  本报记者 李新和

  很难想象,一个患有严重股骨头坏死的病人居然能凭着顽强的毅力,不顾风吹雨淋、寒暑侵袭,长年耕耘在田地之间,竟连续5年创造了16项全国纪录,使修武这个农业小县跻身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行列。他的名字叫杨法谊,是修武县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法谊进入农业局工作后,潜心钻研业务知识,先后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60余个,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20余项。然而,由于长期辛苦奔波和过度劳累,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股骨头坏死病。但他在病情稳定之后,每年依然抽出三分之二以上时间泡在农田,坚持工作。由于腿疼,他总是随车带着小板凳下乡。即便是住院治疗时还惦记着高产田,往往是一拔下输液针就直奔田间。他从来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特别是去年国庆节前后,人们都忙着休闲度假,他却扎进田间地头,一连二十多天穿梭在26个村的重点示范田,一次次催促上农家肥、一遍遍强调用深耕犁、一句句叮嘱要控播量,生怕哪个环节出问题,每天200多公里的颠簸,他默默无闻地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从没有向外人吐露过一句身体不适的话。

  在他的手机里储存着400多个农户的电话号码,便于随时与农民沟通并进行生产指导。他乘坐的工作车后备厢里存放的全是最新型的农药、微肥等农资,以便下乡指导时随时送给农民。去年4月19日,那场百年不遇的极端倒春寒天气,给农业带来了很大的不利。他多次与省、市农业专家联系沟通,探讨应对措施,最后确定了浇水增温法。于是,他一方面通知各乡镇抓紧发动群众;另一方面,给示范户打电话、发短信,并深入田间发动示范户浇水。由于应对措施及时,修武县的小麦高产又创下了3项全国纪录。

  为了大地的丰收

  ——记全国劳动模范、博爱县金城乡南庄村农民孙永利

  本报记者 李新和

  初夏刚到,将近30摄氏度的温度还是让孙永利汗流不止。进入4月中旬以来,带着对小麦成长的关注度,他每天都坚持走到田间地头,查看麦苗长势。即便在他准备去北京参加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的前一天,还和村里的部分群众走到麦田,交待一些注意事项。

  2008年8月,受国家惠农政策的感召,在外打拼多年的孙永利回到了家乡博爱县金城乡南庄村。他联合一些农机手,仅靠6台拖拉机成立了金城农机专业合作社,努力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农机“保姆式”服务。目前,各类农机具已达185台(套),签订代耕、托管耕地3万亩。在为群众提供农机服务的同时,他还认真思索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于2009年9月将南庄村1160亩耕地全部流转,成立了中原种植合作社,开了全省整村土地流转的先河。

  然而,孙永利没有满足,将目光又集中在当地独具特色的经济作物生姜上来。2010年,在孙永利的倡导下,成立了清化姜技术指导协会,成功将清化姜引入博爱县南部农业乡镇试种,当年就喜获丰收。在他的带动下,2011年全县清化姜种植面积达5000亩,亩较粮食作物增收1万元;2012年,合作社被确定为全省科普示范基地,孙永利也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

  近年来,孙永利领办的农机、种植两个合作社已成为全县农业的旗帜,带动了大批合作社竞相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据了解,南庄村土地流转前,村民年人均收入7000余元,流转后每亩地每年流转金收入1000元,还使300多人解脱了土地束缚,大部分劳力在两个合作社打工,全村农民年增收可达800多万元,2013年南庄村人均收入达1.5万余元。

  “人人都是‘超天才’”

  ——记全国劳模、赵固二矿综掘三队副队长申麦成

  本报记者 李新和

  焦煤集团赵固二矿综掘三队副队长申麦成,是该矿“申麦成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他有一句铭言叫“人人都是‘超天才’”。

  申麦成从普通机电工到技术能手,再到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在人生征程中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在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于2011年4月正式成立,从而为全矿职工分享创新资源和共同进步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只要爱琢磨、勤思考,多跑现场、多到一线,就能找到创新点、就能解决问题。”申麦成经常这样鼓励工作室的成员。他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亲手撰写了涉及14个工种、22万字的实际操作教案。然而,在创新过程中,有一些职工面对攻关项目,往往打退堂鼓,怕完不成任务担责任。申麦成经过深入思考,创立了“人人皆是‘超天才’24字创新法”。“超”,即是抄学、借鉴、对标、超越;“天”,即是添加、融合、研发、增效;“才”,即是裁剪、缩减、节能、降耗。而“人人皆是‘超天才’”正是基于这句口号。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申麦成培养了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张明建,第三批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河南省劳动模范张金富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100多名。同时,他不仅造就了张金富等一批金牌蓝领,而且一大批创新型技能人才也在快速成长,为持续提升矿井创新能力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如今,创新工作室每季度形成的创新成果都在10项以上,累计创效5000多万元,共完成各类创新成果811项,其中561项被成功转化应用、22项获得国家专利、9项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国家能源科学技术进步奖。

  努力打造世界品质国际品牌

  ——记全国劳模、风神轮胎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锋

  本报记者 李新和

  王锋是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位不低,年龄却不大。他1965年9月出生,1999年就当选为公司总经理,2011年当选为党委书记,2012年当选为公司董事长。翻开他的履历,一串串耀眼的光环便展现在眼前:2011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全国质量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1月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上市公司领袖”。

  荣誉,代表着勤奋;荣誉,代表着付出。多年来,无论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怎样风云变幻,他都沉着应对,始终本着依法合规的经营原则,克服被动局面,一举将风神轮胎成功托举成为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轮胎制造企业。特别是在2012年出任董事长后,他更加注重公司治理,积极倡导廉政文化,在业内构筑了风神轮胎企业成本管控的竞争优势。

  王锋担任总经理之前,一直专注于专业技术研究。1987年,风神轮胎和国内某科技机构合作开发这个软件,然而历时数月,专题攻关组对一些关键问题迟迟没能解决。刚刚大学毕业的王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挤出时间翻阅了大量资料,最终由他动手完成了外胎设计相关程序,结束了公司几十年来依靠手工填写的历史。1999年,年产8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胎项目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债贴息项目和国家“双高一优”项目,王锋受命担任项目建设小组组长。在他的总体组织下,该项目提前半年全面达产,节约资金9000万元,创下了轮胎行业子午胎生产线建设速度、调试投产速度、试生产成本和一次投产合格率4个全国第一,产品填补了河南省空白。

  铁血柔情铸忠诚

  ——记全国劳模、市中院民二庭副庭长李玉香

  本报记者 李新和

  从事民事审判工作28年,审理案件涉及单位800多家、涉案家庭5000多个,均服判息诉。同时,她审理案件还让200多位老人得到赡养,让300多个家庭破镜重圆。据统计,她审理案件的卷宗垒叠起来超过100米,涉案金额达几千万元,连续多年结案率为全院第一。这些惊人的数据、骄人的业绩,我们不能不为她竖起大拇指。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叫李玉香,是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

  李玉香1987年从省政法干校毕业分配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长年的审判战线上,她柔情解心结,真情对群众,公正判案件,件件都圆满。

  作为一名民事法官,李玉香每天接触的大都是家长里短、涉及民生的诉讼。如何将这些难缠案件处理得井井有条?李玉香说,只有坚持真情对待群众,设身处地地为诉讼双方排忧解难,才能化解纠纷。一次,温县的张某因车祸头骨骨折,生命垂危。一审判决保险公司全额赔偿。但该保险公司在没有深入调查的情况下,主观认定当事人伤情并不严重,意图减轻赔偿责任,便上诉到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了解实情,李玉香冒着滂沱大雨,踩着泥泞小路赶到张某家中。看到张某头颅凹陷、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张某丈夫癫痫病情发作,倒在地上。李玉香潸然泪下,遂邀请保险公司领导到受害人家中了解情况。当保险公司人员看到张某家中的窘境和当事人的病情、看到李玉香不嫌脏累,搀扶当事人大小便时,非常感动,当即表示愿意赔偿。

  在李玉香的内心,她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解决好当事人的问题,而对自己的家人却照顾很少。对每次来法院陈述情况的年龄大、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她都要将他们送下楼,送到法院门外。而提起自己的家人,她却深表愧疚,年迈的母亲不慎摔断右腿,她却不能陪护身边;结婚多年,丈夫很少能吃到她亲手做的饭菜;儿子20多岁了,一直靠丈夫既当爹又当妈的照顾……

  即便自己付出很多,但李玉香每次看到当事人满意的笑容时,再累也觉得满足。

  满腔赤诚塑警魂

  ——记全国劳动模范、市公安交警支队民警李学岭

  本报记者 李新和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风一样温和,他遒劲有力的手势像秋天的阳光一样亲切。作为一名普通的交通民警,他的故事,宛如平常一首歌,但他却用执着深深地呵护着孩子们的安全,每一个手势、每一句话语都涌动着感人肺腑的情愫。因此,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他“警察叔叔”“警察伯伯”“警察爷爷”。他叫李学岭,是市公安交警支队的民警。

  1981年,18岁的李学岭穿上了漂亮的警服,威风凛凛地站在马路上,开始了30年平凡普通、风吹日晒的交警工作。1999年,为保障全市中小学生的交通出行安全,市公安交警支队在我市交通主干道的学校门前设立了“爱心岗”。李学岭负责在市实验中学门前和市解放路与青年路交叉口执勤。为了保障“爱心通道”安全畅通,他每天坚持提前半小时上班,赶在学生上学前站在岗位上;推迟半小时下班,等学生走完后才离开岗位。冬天的早上,天还未完全亮,上学的学生总能看到一位身穿反光背心的民警站在马路上,为他们指挥车辆,有了这份呵护,学生们感到十分温暖和安全。然而,为了担负起这份重任,李学岭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手脚被冻得皲裂流血,从没有对任何人说过;夏天,似火的骄阳晒得他脸脱皮、脖长痱,他没有吭一声。就这样,在他的默默奉献中,市第十一中学、市学生路小学、河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以及市实验中学的上万名学生在该路段未发生过交通事故。学校领导多次到支队和大队赠锦旗和感谢信,称赞李学岭是“师生的保护神”。

  2010年高考期间,一名考生乘坐出租车到市实验中学参加考试,由于紧张,下车时不慎把出租车车门玻璃碰碎。司机要求考生必须赔偿损失后才能走,两人为此争执不下。正在此执勤的李学岭见状,迅速跑过去,一方面安慰考生不要为此事着急,安心参加考试;另一方面,与司机积极协商,自己先拿出100元钱赔偿了司机的损失。为此,李学岭还嬴得了“困难人员家长”的美称。

  平凡之中见真情

  ——记全国劳动模范、市公交总公司第二分公司28路公交车驾驶员郭爱萍

  本报记者 李新和

  一切是那么平凡,仿佛在不经意间发生。然而,那些多年来一如既往、饱含真情的言谈举止和满面微笑,却感动了许多人。人们赞美她、钦佩她,她的名字像磁铁一样深深地烙在了人们心底。她就是市公交总公司第二分公司28路公交车驾驶员郭爱萍。

  驾驶员,一个很普通平凡的岗位,郭爱萍却用她的真情和大爱演绎出一串串感人肺腑的故事。从走上驾驶员岗位那天起,她就把“认真”二字当作人生准则。为了练好驾驶技巧,她经常反复琢磨,力争精益求精;为了便于维修好公交车,她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及时记录故障原因,下班后请教修理工师傅,她把公交车当作有生命力的孩子一样关怀备至。

  在郭爱萍心里,技术是硬件、服务是软件,只有两者同样过硬,才能算合格的驾驶员。多年来,她为了给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可没少费劲。她特意借来李素丽的演讲光碟,认真学习。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来焦作作关于礼仪的演讲时,她认真请教怎样把礼仪用到公交服务上。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她摸索总结出了“十心”“六点”工作法,即真心、爱心、细心、耐心、热心、贴心、孝心、诚心、感恩心和责任心;热心迎接、微笑问候、主动提醒、反复宣传、耐心讲解、贴心相助。她把“做盲人的眼睛,残疾人的拐杖,外地人的向导,乘客的贴心人”作为自觉行动,从而赢得了广大乘客的信任和赞叹,人们亲切地称她是“微笑天使”。

  真情在平凡之间涌现。郭爱萍就是这样,用真情与爱心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动人乐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