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会打开电脑或手机百度一下。网络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很多人也患上了“百度依赖症”,什么事情都要去百度。从一日三餐吃什么,到买回来的菜怎么烧,饭后偶尔感觉不舒服,也百度一下寻医问药。我们似乎已经不会思考了。其实,百度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甚至稀奇古怪,适合我们的答案还得靠自己判断,一番选择下来,花的时间也不少。特别是很多简单的问题,当我们百度以后会发现,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花了很多时间去浏览、分析,最后可能舍弃不用,还得自己寻求解决办法。这样看来,上网搜索并非总是高效的选择。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可仍对网上搜索乐此不疲,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想,可能是我们不自信吧!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们都会立即给出答案,可一会儿就开始质疑,这答案到底对不对呢?好了,上网百度一下,如果碰巧只有一种答案还好,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网友的数量太多,各种性格和不同经历的人都有,他们给出的答案往往五花八门。但适合自己的答案还得靠自己选择、判断。有时,我们受到了百度的启发,这是我们的收获;但有时,我们也会受到百度的误导,耽误了时间和精力,最终可能作出错误的决定。
一遇问题就百度,还显示了我们内心的浮躁。当今,社会上很多急功近利的现象和思想影响着我们,使大家变得浮躁,无法沉下心来思考,无法专心研究、探索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因为人们一旦浮躁就会作出短视的决定,而社会的发展方向也容易走偏,这点不容任何人小觑。
如果百度有“上帝的答案”,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就能按照百度给出的答案来做,省心、省力,不出错。但那样的话,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似乎又失去了乐趣和成就感。幸运的是,百度给出的答案是多样的,不然的话,我们的生活真就有了模板,人人都按照标准答案行事,生活将单调、乏味,再没有人性的多样性和精彩纷呈了。
总有百度不知道的事。百度,只不过集中了人们的各种想法和做法,提炼出了人们的观点和经验,其认知范围并没有超出人类认知的界限。所以,我们百度出来的答案,都是个体给出的答案,有的是偏颇甚至是错误的答案。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还是应该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去百度上找线索。此外,我们百度时也不要一味寻求“标准答案”,而应该借鉴一下,寻求解决问题的灵感。
不迷信百度,不依赖百度,让我们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不让问题复杂化,这样才能让我们不在生活中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