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快建设实力中站 绿色中站 活力中站 幸福中站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4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提升 持续求进
加快建设实力中站 绿色中站 活力中站 幸福中站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俯瞰许衡文化公园
  多氟多科技大厦
  风神轮胎生产车间
  佰利联企业技术中心
  蓬勃发展的鑫诚集团
  远望焦作市西部产业集聚区
  生态植物园
  整理后的大沙河湿地
  街景花园
  正在建设的新型社区
  新型社区幸福生活
  焦作西部物流园区铁路编组站
  四通八达的高速道路
  南水北调穿城而过
  植物园水上公园
  广场文化丰富多彩
  高高兴兴健身人
  中原名校——许衡中学
 
   

  前 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梦。中站区12万人民在16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挥洒汗水,奋力攻坚,正在建设实力中站、绿色中战、活力中站、幸福中站。

  “四个中站”的建设让该区正在成为一个工业发达、物流通衢、旅游新兴、商贸繁荣的新兴城区,成为豫西北重要的桥头堡和物流、商贸集散中心。

  “四个中站”的建设让这里的人民充分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生态宜居,安居乐业。绿色成为主旋律,幸福让人梦想成真。

  新常态下新状态,新常态下新作为,新常态下新辉煌。“四个中站”的建设必将在该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创造新业绩,实现新梦想。

  ■寻觅共富路径

  实力中站 打基础

  建设实力中站,就是要建设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工业主导产业突出、产业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整、配套能力强、核心竞争能力强、创新创造能力强的产业体系,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省领先。

  建设实力中站,载体是四大经济板块,即焦作西部工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生态休闲产业区、现代商贸物流区。

  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119家,其中上市企业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规模以上企业38家。2014年,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9.5亿元,实现税收3.62亿元,目前从业人员1.12万人,成功晋级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特色商业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已完成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规划,形成了“两轴四区”总体框架,谋划了投资30亿元的城市综合体、10亿元的美食城、10亿元的金融商业街的“一体、一城、一街”支撑性项目,完成了中州胶带老厂区搬迁和挂牌出让,启动了海天印染厂和王封木材厂的搬迁收储工作。目前,投资1亿元的金旺商业广场已建成,投资2.8亿元的岚璞尚宅项目已开工建设。

  生态休闲产业区重点实施了投资2.1亿元的红砂岭生态园(二期)、投资2亿元的葫芦寺水上乐园、投资500万元的麦秸河至高窑河旅游通道等项目,投资1.5亿元的高窑河民俗度假村项目正在加快运作推进。

  现代商贸物流区重点推进投资1.98亿元的武钢物流(二期)、投资2亿元的聚成物流项目建设,引进了投资15亿元的物流金融项目,积极谋划运作了投资3.2亿元的丰达物流、投资16亿元的中原海西商品博览城、总投资35亿元的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等项目,现代商贸经济带初显端倪。

  实力中站靠项目带动。持续实施招大引强,先后与山东信发、河北英利、江苏三木、福建奋安等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对接合作。去年共引进项目9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去年共实施工业项目35个,其中在建10亿元以上项目6个(新开工2个:含氟精细化学品、奋安高端铝型材)。目前,三木工业园一期、氟化法钛白粉一期、富钛料、环氧氯丙烷4个超10亿元项目已建成并试生产,含氟精细化学品、奋安高端铝型材等项目顺利推进。

  实力中站靠循环发展。该区聘请清华大学对现代化工循环产业园进行了整体规划,培育了“富钛料—钛白粉—涂料颜料”“六氟磷酸锂—锂离子电池—节能产品”“炭黑—轮胎—汽车零部件”等循环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企业小循环、产业链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发展格局。

  目前,西部产业集聚区初步培育了以佰利联为龙头的钛材料产业、以多氟多为龙头的氟化工产业、以风神轮胎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以三木工业园为龙头的表层处理材料、以鑫诚公司为龙头的新型建材和以太龙公司为龙头的食品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通过3~5年的努力,将形成2个超50亿元、4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升华共建理念

  绿色中站 树标杆

  建设绿色中站,就是要发展低碳、环保、节能的绿色产业,构建“山、水、园、林”生态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公共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生态宜居、城乡一体新中站,力争5年内,城区绿地率达38.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3%,争创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进区,打造豫北旅游休闲中心。

  “山”即继续深入开展北山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施总投资3000万元的焦晋高速两侧浅山区地质环境治理和衡苑矿山公园(二期)项目,不断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水”即全力抓好大沙河湿地公园建设,加快推进投资2亿元的佰利源水库及配套工程建设,加快白马门河治理和涟琛河城区段景观化改造工程,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进一步涵养水源,逐步完善水系生态保护体系,构建靓丽的城市水系景观,打造焦作西部“亲水之城”。

  “园”即依托森林公园、生态植物园、许衡文化公园、龙翔森林公园、衡苑矿山公园和城市游园“六园”建设,广泛开展生态乡村、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创建活动,努力营造休闲舒适的生活环境。

  “林”即科学编制城市绿化规划,大力开展见缝植绿、拆墙透绿、立体挂绿等活动,高标准实施经三路、经四路、新园路、怡光路等道路绿化工程,改造提升主干道、高速路、河渠两侧绿化水平,全力打造南部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和北部山区绿色屏障,逐步形成“人在城中,城在绿中,移步换景,举目皆绿”的生态效应。

  ■彰显共治魅力

  活力中站 开源泉

  建设活力中站,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劳动光荣、积极进取、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激励政策,海纳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努力建设内陆型改革开放高地、创业宝地、资本富地。

  改革高地。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以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综合治税,加强了预算绩效管理,严格实行联签会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力保障重点工作和民生工程支出。制定了《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集中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用地难、用电难、用钱难等问题;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破解企业融资难、注册难等问题。

  创业宝地。强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全区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4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申报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1项,申请各类专利359项,多氟多被评为全国石化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佰利联入选全省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该区已经连续7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资本富地。目前,该区有上市公司4家。今年要重点协助鑫诚公司完成上市申报,爱尔福克等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年内实现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新培育上市(挂牌)后备企业3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7.2亿元,形成企业上市的“中站板块”。

  ■确保共享均衡

  幸福中站 验成效

  建设幸福中站,就是要围绕社会公平正义、人人得到尊重、就业能力强、民生有保障、家庭幸福安康、社会平安和谐,强力打造民生品牌,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坚持本级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不断改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基本民生。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68%,5年间累计完成民生工程项目108个。

  着力打造社会服务品牌。对于自身财力有限一时无法解决的民生项目,包括老年公寓、日间照料中心、爱心超市等,不断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做到政府买服务、企业来经营,政府搭平台、企业来运作,努力用民生产业来推进民生事业。

  着力打造均衡教育品牌。依托许衡中学、龙翔学校等品牌教育资源,投资1600万元,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着力打造就业保障品牌。投资850万元,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新型农村社区和社会保障中心。围绕工业集聚区用工需求,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扶持,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着力打造健康保障品牌。完成区人民医院病房楼主体建设,加快推进区卫生计生综合服务楼、农村120急救指挥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运作区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不断提升居民健康保障水平。探索建立城区医疗联合体,初步形成“首诊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逐级诊疗格局。

  着力打造社会救助品牌。全面排查全区孤寡、残障、失独、大病等各方面的特困群体,完善区级领导联系困难群众、科级干部结对帮扶制度,把区委、区政府的关爱和帮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努力不让一户困难群众求助无门路、生活无着落。

  着力打造平安建设品牌。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制轨道解决,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促进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着力打造许衡文化品牌。启动府城遗址规划保护工作,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本报记者 郭树勋/文 本报通讯员 许来伟/图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