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山阳区将继续坚持“把握一个基调,实施一个战略,推进四个转变”的总思路,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树立新思维,全面落实深化改革各项目标任务,抓产业谋升级,抓项目抢进度,抓城建创优势,抓民生促和谐,抓作风求实效,努力开创新常态下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局面,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焦作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今年山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值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聚力项目建设 再掀发展新热潮
项目建设是推动转型的强大引擎,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必须坚定不移抓项目,持之以恒抓招商,在加快项目进度、培育发展后劲、优化项目服务上争取新的突破。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快项目进度。在继续坚持六个专项工作组分包推进的基础上,实行项目建设“七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本台账、一周一例会、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观摩、一年一考核),对支撑和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成立专门班子,制订推进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和完成时限,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尽快出效果、出形象。通过抓龙头、抓开工、抓进度、抓达产,推动项目建设实现更大的突破,坚持通盘考虑、积极运作,强力推进建业·公园里、东方红国际广场、亿祥·亲亲里、恩州花苑等10亿元以上大个头项目建设;集中精力抓好远大未来城、中弘名瑞城、锦绣公馆、南水北调安置小区、汉缆扩建等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使其尽快达产达效,形成财税支撑。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项目后劲。要明确招商方向,突出引资重点,围绕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城中村改造、新兴服务业、闲置资产和土地资源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符合产业政策、能为财政增收和群众就业作贡献的项目,坚决否决不符合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的项目,切实做到以招商促发展、促转型、促提升。
聚力工业转型 提质增效促升级
工业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撬动区域经济转型的有力杠杆。作为中心城区,山阳区工业一直受发展空间狭窄、土地使用等制约,去年以来,该区围绕“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招商引资”,加快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强化企业跟踪服务,培育龙头企业。在企业上市、技改项目争取、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引导汉河电缆等企业不断壮大,完成力合机械上市工作;抓好“创新能力评价”“创新券”等科技政策的落实,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平台带动作用,坚持质量与效益相统一,加快路网、供排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主导产业,尽快盘活集聚区闲置资产,吸引企业入驻,提升集聚区产业集聚能力,逐步形成集聚效应;建立项目跟踪服务联络机制,围绕汉河电缆、福瑞堂药业、三利达等重点企业和力合机械、山久管业、大地春塑胶等增量型企业,加强跟踪服务,帮助破解难题,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聚力商贸服务 新兴业态新引擎
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激发着整个城市的活力,演绎着城市的热闹繁华。
大力推进特色商业区建设。进一步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拓展空间,启动特色商业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集聚项目,发挥基础优势,积极谋划建设商贸服务及相关产业,用实实在在的项目做支撑,全力打造山阳经济转型升级的亮点和特色。加大中海欧凯龙等现有项目的招商力度,提升特色商业区的集聚效应,力争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税收收入达到71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7000人。
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打造焦作市电商基地。市委明确提出“要把电子商务作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新增点,积极打造国内最大智能交通物流电商平台”,这为中心城区发展带来了难得的优势和机遇。要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以赴加快焦作市电商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嘉隆、华融、宏业等商务中心和欧金广场、张庄大酒店等闲置半闲置场地,积极鼓励电商、动漫、创意、中介、服务外包、电子信息等企业入驻,加快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电商大厦、金融大厦、总部大厦,提高楼宇贡献度,多措并举促进特色商业楼宇的快速健康发展,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奋力开创“两区”建设新局面。
聚力城市建设 日新月异大都市
城市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民生,关系城市形象。今年年初以来,山阳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宜居、宜商城市,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迅速拓展了城市空间,让城市建设成果惠及辖区每一位居民。
加大城市建设投入,筑牢城市基础。认真落实承担的十大建设任务,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在巩固前两批背街小巷综合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完成第三批33条背街小巷路面维修、排水、照明等整治工作;进一步密切与上级部门的对接,抓好太行路、恩村二街、瓮涧等农贸市场建设,完善城区服务功能。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持续加大对影响市容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等问题的治理力度,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力争在市容管理和疏导区建设上打造1~2条精品道路,进一步改善城区人居环境。坚持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建管并重原则,要深入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巩固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美丽山阳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延伸和拓展。
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坚持把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南水北调安置房建设作为加快全区城市化进程的有力抓手。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运作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尽快在城市建设上形成新亮点、取得新突破。
聚力民生改善 惠民盛宴暖民心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是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更要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山阳区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改善就业、教育、医疗等条件,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向前发展。
社区建设要上档升级。不断完善社区场所建设,完成4个社区建设项目和5个社区的改建工作,加快推进楼院服务点建设,保证楼院服务点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网格星级服务,真正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开发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办理平台,推行公共服务项目全程网上办理。
社会保障要更加完善。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抓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失地农民以及“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工作,健全困难群体、困难家庭帮扶救助体系,探索引入专门机构加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编织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安全网。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满足基本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要全面提升。严格执行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全面推行“一站一室”建设,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大力化解信访积案,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平安山阳”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一村一警”工作机制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聚力队伍建设 风清气正竞扬帆
适应新常态,落实新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关键在精神状态。各级党组织要立足教育实践活动的新起点,坚决贯彻落实从严治党各项部署,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法治、务实、高效、廉洁政府,为加快推进转型攻坚、建设美丽山阳提供坚强保证。
以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基础,努力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深刻认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全力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形成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以“三严三实”为标准,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领导班子建设水平和党员干部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载体,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把基层党建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推动“双基双治”建设,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提升党建水平;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抓手,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以遏制腐败势头为目标,以深化“三转”为动力,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强化落实为核心,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焦作大发展、大繁荣,热情向上的山阳人必将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抓住关键、转型攻坚,拉高标杆、争创一流,优化环境、绿色发展,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全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均由山阳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