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清香 勾人食欲
绿豆饼是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尝一口,外皮酥脆,内馅饱满而绵密,久尝不腻,入口回味无穷。从营养方面来讲,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祛火利尿等功效,是凉身性质的食品,可以防暑降温,并且含有丰富的钙和维生素A,对成长期儿童和老人非常好。在七贤民俗村,就有这么一家馋嘴绿豆饼店,其制作的绿豆饼,饼皮薄如纸帛、馅料甜而不腻,闻起来香味扑鼻、吃起来松酥清甜,让人回味无穷。
走在七贤民俗村小吃街上,一阵绿豆与烤熟的面粉混在一起的香味扑鼻而来。记者循着香味来到一家绿豆饼的店铺前。该店几名员工正忙着和面,烤制绿豆饼,浓郁的绿豆清香与面粉烤熟的饼香味正是从这里弥漫开来的。
在这家小小的绿豆饼店里,火炉里正搅拌着绿豆泥,制饼师傅师志辉站在一旁看火,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检查绿豆泥是否好了。
记者在店门口看到,前来买绿豆饼的顾客络绎不绝。师志辉笑着说:“顾客每天都很多,所以做绿豆饼既要快,又要认真。我们的绿豆饼是纯手工制作的,香浓酥软,口感好,生意也特别好。”
“虽然传统包装的绿豆饼无法与其他包装精美的美食相媲美,但它独特的韵味,是很多‘会吃、能吃’的人难以割舍的味道。”师志辉说。每天绿豆饼的销量都很大,但凡有大规模的游客组团前来,他们便会提早准备,有一次,一天内卖出好几千个绿豆饼。而一天能卖出这么多,靠的是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健康原料以及纯手工工艺。正因为如此,开业至今,他们的绿豆饼生意一直都不错。
工艺讲究 皮酥馅香
师志辉告诉记者,吃绿豆饼时,得把手掌窝起来,小心翼翼地捧着,让一层层薄如纸帛的饼皮掉在手心。绿豆饼吃完后,再把手中的饼皮倒进嘴里。
那么,这外酥里嫩,让人吃完口齿留香、欲罢不能的纯手工绿豆饼是如何制作的呢?师志辉告诉记者,他们的绿豆饼无论是从用料上,还是从制作工艺上,都经过精雕细琢。
“我们保持着对绿豆饼的传统要求,用纯天然绿豆和高筋面粉做原料,经过做馅心、调酥、和面、包酥、擀压、包馅及烧烤等道道工序,精心制作。”师志辉说。绿豆饼的制作过程基本上是手工完成的,只有搅拌绿豆泥这道工序是用机器完成的。
“要想做到酥皮入口即融,诀窍全在面团里。”师志辉指着面前的面团说,酥皮制作很有讲究,要由高筋粉不加水,而是加入适量的猪油搓匀而成,再把醒好后的面团分别切成小块,取一个油皮面团摁扁后,包入绿豆沙心,揉圆,用手轻压成扁圆形生坯,就可入炉烧烤。
“烘焙的过程要20多分钟,其间还要将绿豆饼背面翻过来再进去烘烤。”师志辉说,过个10分钟左右,将绿豆饼逐个翻身,再入炉,稍烧至底部上色即可揭炉,而此时绿豆饼的口感也是最好的。
始于清朝 历史悠久
相传,绿豆饼最早是清朝康熙年间由施琅将军手下的一名火头军研制的。当时,安溪湖头李光地做宰相,保举推荐施琅去收复台湾。据说施琅当时有一个火头军是晋江坊脚人叫做苏顺成。因为是同乡,施琅很信任他,叫他专门开小灶给自己吃。施琅要渡海,就叫苏顺成去想办法,做一些较奇巧的好吃的干粮。
后来,施琅听火头军说将奇巧好吃的干粮做出来了,不顾得先饮绿豆汤,将煎肉饼提起来,嗅一下,很香,掰开一看,内面是糖和肉做馅。施琅说:“六月暑天,军队坐在战船上,嘴干口渴,煎肉饼油得很,怎么吃得下去呀!”说了将煎饼放下,将那碗绿豆汤捧起来饮,说:“热天时吃绿豆,去暑解毒,饮绿豆汤实在爽神,可惜不是干粮。唉!”施将军因为对油煎肉饼不满意,奇巧好吃的干粮没做出来,心情烦躁,碗放下时劲儿太大,绿豆汤洒在煎饼上面,火头军就赶紧去收拾。哪知,施琅却说:“有了!做绿豆饼!”苏顺成一听,就将绿豆去壳做豆馅,外面用一层薄薄的面粉做皮,做出绿豆饼,成为又奇巧又好吃的干粮。
此后,历经数百年,绿豆饼的制作技艺不断改进,并融入地方特色,加入个人经验,形成不同口味。而这家馋嘴绿豆饼更是沿袭了百年历史和制作工艺,所做的绿豆饼也确实饼酥馅香。不过,师志辉也表示,绿豆性凉,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同时,服药特别是服温补药时不要吃绿豆食品,以免降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