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小绿豆饼 吃一口酥掉渣的中式点心
娇美人总决赛收官
我市举办首届 文化馆系统老干部国画联展
图片新闻
草鞋 一步一个脚印的美好印记
《武陟屌丝》方言搞笑剧火了
五一去哪里 七贤民俗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5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鞋 一步一个脚印的美好印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草鞋。 宁江东 摄.
 
   

  本报记者 李 锴

  曾经有人这样描写过:草鞋平淡得就像绵延而来的每个寻常日子,不管道路有多深远,穿上草鞋,心里就踏实。如今,布鞋、皮鞋、运动鞋等应有尽有,谁还能记起先前人们脚上的那双草鞋?昨日,记者在七贤民俗村《尖叫三国》的拍摄现场看到,古装造型的人物脚上都穿着草鞋。此时,记者才注意到,七贤民俗村小吃街很多店铺内都悬着草鞋,看着那一双双编织而成的草鞋,一下子勾起了脑海里劳动人民穿着它劳作的身影。

  草鞋的时尚概念

  如今,穿时髦的运动鞋,穿休闲的布鞋,穿各种皮鞋、皮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了。即便是在穷僻的山乡,也再难见到草鞋的踪影。可是,在七贤民俗村中,草鞋不解风情,执着地存在于店铺之中。

  走在青石板路上,仿佛踏上了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的古镇。斑驳的石纹里,仿佛凝固了太多的古意沧桑,古镇仿佛也因此染上了历史沉积的暗色。当天《尖叫三国》的拍摄现场热闹非凡,古镇的热闹也随之到来。三五成群脚穿草鞋的演员来来往往,脚上的草鞋彰显着亮丽的色彩,与青石板的街道相映生辉。

  现在,现代草鞋已向着工艺品方向发展。草鞋已经脱离了田间地头,注入了时尚新概念,走向艺术的高雅殿堂,成为爱美人士的装饰。

  其实,七贤民俗村里悬挂的草鞋,是有故事的,绝非按序码编制的枯燥织品,它与人合而为一,与历史胶着缠绵,便有了灵性,衍生出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叹不已的往事,成为我们不能忘怀的念想。

  草鞋的历史悠久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知道,草鞋在我国起源很早,可追溯到3000年前。勤劳智慧的先民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巧手制作出各式各样的草鞋,穿在脚上柔软、轻盈如踩“风火轮”,起早贪黑劳作于田间地头,既方便实用,又经济环保,可算是我们祖先的一项重要发明。

  拥有久远历史的草鞋,它最早的名字叫“扉”,相传为黄帝的臣子不则所创造,汉代称为“不借”。据《五总志》一书的解释是:“不借,草履也,谓其所用,人人均有,不待假借,故名不借。”古代穿草鞋相当普遍。据史料记载,贵为天子的汉文帝刘恒也曾“履不借以视朝”。古代的侠客、隐士似乎以穿草鞋为时髦:“竹杖芝鞋轻胜马,一蓑风雨任平生。”电视剧中的大侠也大抵是如此装束,的确显得十分飘逸、洒脱、超然。

  由于以草作材料,非常经济,平民百姓都能自备。《三国演义》中的刘皇叔也是卖草鞋出身。从古时老子出函谷关到历代的征夫戍卒,到樵夫、轿夫和云游四海的和尚,都与草鞋相伴。可见,草鞋在古代不分贵贱,不仅平民百姓普遍穿用,连皇帝、侠客们也穿草鞋。从文献和先后出土的西周遗址中的草鞋实物以及汉墓陶俑脚上着草鞋的画像证实,可确知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就已出现了草鞋,今日凉鞋的式样亦是沿袭传统草鞋式样而来的。

  草鞋的民族特点

  草鞋的编织材料各种各样,有稻草,有麦秸,有玉米秸,有乌拉草。草鞋是中国山区居民自古以来的传统劳动用鞋,穿着普遍,相沿成习。无论男女老幼,凡下地干活,上山砍柴、伐木、采药、狩猎等,不分晴雨都穿草鞋。草鞋既利水,又透气,轻便、柔软、防滑,而且十分廉价,还有按摩保健作用。特别是夏天走长路,穿上草鞋清爽凉快,软硬适中,步履敏捷,两脚生风,给人一种惬意感。雨天穿着它,既透水,又防滑。草鞋成为中国山区人装束的一个显著民族特点。

  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工农红军在陕北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穿着草鞋,翻山越岭,后扩军北上抗日,因此出现了“打双草鞋送给郎,南征北战打胜仗”和“脚穿草鞋跟党走,刀山火海不回头”等民歌。妻送郎、父送子参军,都少不了送一双家乡草鞋的情景。

  此外,历史上有一个阶段,有人听到草鞋,便如临大敌。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卢沟桥事变后,已经卸甲归田的国民革命军第24军第3师原师长、江津白沙人夏仲实再也坐不住了,他整理好戎装,请缨杀敌,出任第30集团军第78军军长,出川抗日。他离家时,带出了一大批江津热血好儿郎,这些人大部分来自于津南山区,组成了川军的一部分。因为军队补给极度欠缺,川军官兵衣着破烂,大冬天也穿着草鞋。其他各路军,很瞧不起川军,山西的晋绥军就称川军为“叫花子川军”。

  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天天穿着草鞋的“叫花子川军”,因为官兵的勇猛顽强,宁死不屈,成为抗日战场上的主力军,很让人刮目相看。因为这支队伍的勇猛,日本侵略者特别记住了穿草鞋的军队,把川军称为“草鞋军”。“草鞋军”成了英勇的代名词,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

  现在,草鞋早已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形成了一种文化。它体现了勤劳和智慧,表现了勇气和奋斗,展示了中华民族一环又一环地团结在一起,坚不可摧;而现在它又寄予了新的文化内涵——环保和资源的再利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