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纪委就北部山区私挖滥采等破坏生态环境案件开展专项问责,公开通报了一批案件,对一些相关人员作出了严肃处理。这一方面彰显了我市治理北部山区生态环境的坚决态度和严厉措施,另一方面使我们痛心地认识到治理北部山区生态环境的复杂性、艰巨性,同时也表明,我市治理北部山区生态环境的手段已上升到制度和组织层面。
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是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北部山区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生态焦作,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也是改善环境质量,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委书记孙立坤多次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强化城市建设理念,强力推进北山治理,扎实搞好公园建设,着力打造“青山相拥、绿水环绕”的山水城市景观,使焦作的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人与自然关系更和谐。为此,我市出台文件、制定措施、成立机构、开会部署,围绕北山治理打响了一场攻坚战。
虽然举全市之力,聚共同力量,北山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时至今日,在高压治理的情况下,仍有一些人蠢蠢欲动,挖山不止。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这些人和单位受利益驱使,被金钱蒙蔽了眼睛。只要有利可图,哪怕制度再严、措施再硬、领导再重视,也要顶风而上。二是一些党员干部充当“保护伞”,丧失了党性原则。有的党员干部与这些人有着利益瓜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这些人挖起山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有的党员干部充当挖山人的“前哨”,遇有检查,赶紧通知撤离,风头一过,又立即上马;有的党员干部会上表态信誓旦旦,会后却与挖山人沆瀣一气,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根治这种顽疾,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执纪问责。没有问责,责任就落实不下去。过去,市纪委出台了不少加强对北山治理进行监督问责的文件,前不久再次出台文件,决定对北部山区私挖滥采等破坏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项问责,并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发挥群众力量进行投诉举报。今天,市纪委公布这批专项问责案件,处理一批党员干部,就是动真碰硬、“亮剑”北山治理的结果。当然,我们也清楚,北山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件要事、难事,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因此,市纪委再次发出铿锵声音: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为私挖滥采提供“保护伞”的单位和个人、参与非法采矿的公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在集中整治行动中措施不力、敷衍塞责、漏报瞒报、弄虚作假的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理,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我们相信,随着市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这把“利剑”的出鞘,那些挖山不止的单位和个人一定会受到强烈震慑,北山治理一定会带来较为彻底的生态环境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