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日益加强,中医药在治疗、调理身体疾病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昨日,记者就发病人数逐年增多的糖尿病的中医治疗,走访了市中医院内四科主任张春雷。
“根据临床表现,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与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消渴病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说,中医治疗糖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张春雷对记者说,“中医古籍中对消渴病有很多记述,如《素问·奇病论》提出‘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另外,《黄帝内经》分别对消渴病的命名、病因、病机、症状、治则、预后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具体说,消渴病,中医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进行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这种疾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如果患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如脏腑器官受损,则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并发症。”
说到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糖尿病的区别时,张春雷指出,西医和西药在降血糖方面的疗效是得到肯定的。而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时会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的苔脉情况来辨证用药。如果有一百位糖尿病患者,一名有经验的中医会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不同症状、体征、舌苔、脉象,来辨别其精、气、神、寒热虚实、五脏六腑功能、气血阴阳盛衰等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同时,不同的患者在用药方面也是有区别的,就是同一位患者在不同的病程阶段,辨证用药也会有所不同。
提起该科近年来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时,张春雷欣慰地说:“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疗效非常显著。其实,血糖指标对于糖尿病只是一个表象,最根本的还是要看到它的最终结局,就是并发症。糖尿病危害最大的并发症,一个是大血管的并发症,另一个是微血管的并发症。大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出现在心脏、脑部以及足部大的血管并发症,比如心肌梗死、脑梗塞和糖尿病足等都属于大血管的病变;微血管的并发症,如眼睛视网膜的病变,可以导致失明;肾脏病变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这几年,我们科积极发挥传统医学的优势,不断强化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如,我们采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的疗法,能够明显缓解患者肢体凉、麻、痛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症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则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疗法,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延缓其发展;而采用补肾固摄等方法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护肾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本报记者 孙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