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约谈之变见证环保执法挺起腰杆
“少年老成”
防豆芽“无根”须监管“落地”
联手擒凶,城管队员在现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5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约谈之变见证环保执法挺起腰杆
□潘强 董建国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日前,环保部约谈驻马店、保定等多个市政府“一把手”,要求对辖区污染问题严格整治。这些市有关部门随后纷纷作出回应,处理环保管理工作不力的干部、关停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效。

  讲丑话,动真格,出实招,硬碰硬,一针见血的环保约谈,向全社会传递着铁腕治污的导向。这让笔者联想到前几年在地方调研中了解到的另外一种哭笑不得的“约谈”:一些地方上的项目,明明排放不达标,环评通不过,环保部门却被地方领导“约谈”,理由是妨碍了地方经济发展,甚至对环保部门问责,导致大家都对污染项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约谈之变,是发展观之变,也见证了环保执法正在挺起腰杆。

  环保部门之所以能对污染频频亮剑,之所以敢对污染主体约谈“说不”,是因为新环保法在背后撑腰。公众渴望看到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亮出“牙齿”,让环保执法真正硬起来。

  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纵向看,处罚案件大幅提升,既有中央部门的督查约谈,也有地方部门的暗访查封,环保部门执法力度过松过软的状况正在改变;横向看,环保整治领域实现了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对一些心存侥幸的政府和企业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环保部先后已约谈10多个地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环境保护开始从“督企”向“督政”转变。毫无疑问,环保部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找准了病根,如此才可以对症下药。

  然而,约谈只是指出问题,对地方和企业更多起到的是警示督促作用。一些地方环保问题上长期存在政商勾结、官官相护等问题,这些地方的负责人在被约谈时往往态度很好,表示“愧疚”,并承诺加强整改。但随着时间推移,有的约谈变为空谈,整改变成不改。

  例如,去年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就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约谈安阳市市长,3个月后,督察中心再次进行“点穴式”督查时发现,禁烧工作开展不力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环境治理也不能止于约谈。一方面,必须牵住“牛鼻子”,理顺体制机制,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要让环境保护成为政绩考核的核心内容,倒逼地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愿景变成现实。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信箱:jzrbsp@163.com。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