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约谈之变见证环保执法挺起腰杆
“少年老成”
防豆芽“无根”须监管“落地”
联手擒凶,城管队员在现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5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豆芽“无根”须监管“落地”
□张友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年来,一些芽农为了让豆芽卖相好,改变生产周期,会在种植时添加“无根剂”,做成公众闻之色变的“毒豆芽”。同时,屡屡出现的“毒豆芽”作坊主判刑案件,也引起人们的争论。添加“无根剂”是否构成犯罪?对于这个问题终于有了解答,日前,国家食药监、农业部和国家卫计委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强调豆芽的生产和经营者不得在豆芽中添加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赤霉素等成分,如有违反,将交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农业部门处理。

  (据《现代快报》)

  “毒豆芽”问题近年来之所以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豆芽作为一种菜品,受到很多公众喜爱,舌尖上的安全关系到人们饮食健康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豆芽添加“无根剂”是否有毒,一直尚无具有科学依据的发声,甚至有很多专家要为豆芽添加“无根剂”无毒证明,一时间让公众无所适从。

  如今,国家食药监、农业部和国家卫计委相关职能部门终于给予了具有权威的解答,明确对豆芽添加“无根剂”说“不”,相对于公众安全饮食而言,明显是一大利好消息;相对于那些企图投机牟利的芽农而言,无异于当头棒喝,应该趁早断了念想。

  杜绝“毒豆芽”应该说如今有了“尚方宝剑”。但是,要防止豆芽“无根”,还须监管“落地”。一是生产“无根豆芽”多为一些小作坊,且较隐蔽,这无疑会增加监管的难度,相关职能部门应树立扎实、务实的作风,深入一些不易发现的“盲区”,切实加强日常监管。二是食药监、农业、卫计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形成合力,打好监管“毒豆芽”的“组合拳”。三是应加大依法查处打击力度,增加违法分子的“违法成本”,让其得不偿失。唯有这样,才能彻底铲除“毒豆芽”生长的土壤,真正将其“连根拔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