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日前,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在给一位初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再检查时,确诊其患上了ABPA。而这也是我市确诊的首例ABPA病例。据介绍,ABPA即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诊治,患者可出现支气管扩张,甚至出现肺纤维化。
前不久,我市一位男性患者因“发作性咳嗽、喘息13年,加重3个月”到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进行住院治疗。之前,这位患者在其他医院一直按“支气管哮喘”进行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入院后,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其双肺多发支气管扩张、左上肺实变渗出影,双肺多发结节及渗出影。对此,该科医生认为,如果患者为“支气管哮喘”,则无法解释目前其肺部影像提示,且既往患者反复出现肺部浸润影,所以怀疑其患上了ABPA。之后,经过完善的血常规、ANCA、抗核抗体、抗体谱、血清总IgE及烟曲霉特异性IgE检测、肺功能及激发试验、鼻窦CT、气管镜等检查,最终确诊为ABPA。随后,该科医生给予对症治疗,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影像学检查也显示好转。
据了解,曲霉菌广泛分布于空气中,在腐败变质的食物、霉变的谷物、温暖湿润的环境中易于生长。过敏体质者(常对多种药物、食物过敏,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者)吸入曲霉菌孢子后,霉菌在支气管中生长,破坏气道上皮,引起气道壁及肺组织炎症,即可成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如果患者抵抗力下降,并发糖尿病、恶性肿瘤或接受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治疗时,也可转变为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该科有关负责人介绍,ABPA是近年来才引起医学界关注的一种疾病,临床可能低估了其发病率,在难治性哮喘、需入住ICU的重症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囊性纤维化患者中,都有可能合并ABPA,特别是当上述疾病经规范治疗控制不良时,尤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