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传统邮局转型
常胜国画展开展
叶肃非国画展举办
麻将 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
苏商集团领导 考察绞胎瓷文化产业园
出游哪里去 七贤民俗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5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邮局转型
七贤民俗村主题邮局融入传统文化
作者:本报记者 李 锴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主题邮局环境美。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主题明信片富含民俗文化。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在你的印象里,邮局是什么样子?方方正正的门脸、长长宽宽的柜台、身着制服的邮政员工、塞满信件的绿色邮筒?可最近,七贤民俗村里却出现了一家不一样的主题邮局。这家七贤民俗村主题邮局在提供邮政基础服务的同时,以民俗文化为切入点,集中展示了焦作山水明信片、方言明信片等多种体现河南地域文化特色和中原民俗风情的邮资明信片,并且为游客提供集邮文化产品以及个性化明信片寄递服务。

  主题邮局

  令传统邮局焕发新魅力

  古往今来,焦作本土文化作为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地传承与创新着。而七贤民俗村位于云台山脚下,是中原首家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人文景区,它不仅将全省18个地市100多种特色小吃收入其中,还集中展现了全省近百种“非遗”项目,是AAAA级旅游景区。为弘扬我市文化,传递民俗文化的精髓,经省邮政公司审批,七贤民俗村成立了主题邮局,这也是我市首家主题邮局。

  昨日,记者来到这家位于七贤民俗村内的主题邮局采访。此主题邮局位于七贤民俗村内一家造型别致、装修时尚的建筑内。走进室内,记者发现店内摆满了不同种类的文化创意产品,木制的格子内放满了“百家姓”“红楼梦”“西游记”等各种主题的明信片,屋内的小木桌上还摆放着书写椅和各种特色印章。看到一位游客在“太极拳”的明信片前驻足,工作人员忙上前介绍:“您看,这套太极拳明信片浓缩了太极拳的精华,从色彩、工艺、图案、设计上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非常值得收藏。”

  “这屋里的装修太时尚了。”只听见屋外一群年轻人的惊呼。他们没有想到,在古镇老街里还藏有如此时尚的空间。然而,当他们置身其中后,又被主题邮局内各色的集邮产品所吸引。他们觉得,在这里买上一件集邮产品,然后盖上“七贤民俗村主题邮局”的邮戳,具有特别的意义。

  融入文化

  让更多人重新爱上集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普通邮政网点不同的是,主题邮局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创意,从而实现邮政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通过主题文化与邮政文化的结合,用贴近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与服务,打造良好的客户体验,培养和锁定特定客户群,探索邮政转型发展的新路。

  “在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作为邮政部门也在积极转型。此次,七贤民俗村主题邮局正是将本土文化、邮政书信、集邮、报刊文化创意结合,突出民俗主题品牌,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系列邮政特色明信片、信函、报纸杂志、邮品、纪念邮戳、纪念品等文化产品。”七贤民俗村主题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七贤民俗村主题邮局在提供邮政基础服务的同时,以民俗文化为切入点,集中展示了《心灵故乡老家河南》《河南成语故事》《姓氏文化》《河南人图谱》和焦作山水明信片以及方言明信片等多种体现河南地域文化特色和中原民俗风情的邮资明信片,并且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明信片寄递服务。

  同时,七贤民俗村主题邮局还集中展示焦作胶胎瓷、朱仙镇木版年画、商丘泥人、开封汴绣等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集邮文化产品,努力将旅游文化、民俗风情与邮政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全新的山水旅游文化品牌,传承当地民俗风情,让七贤民俗村主题邮局成为云台山脚下又一风景亮点,以全新的文化视角展现新时代邮政风貌。

  “随着网络的发展,光顾邮局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希望通过主题邮局的特色服务和七贤民俗村的文化气息,来吸引青年人再次走进邮局,重温传统文化。”七贤民俗村主题邮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七贤民俗村主题邮局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寄递情怀的场所,也为游客提供了休息、畅谈、聊天、喝茶的场所,让游客感受最惬意、最悠闲的时光。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