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晚,一场狂风暴雨席卷了山阳大地。7日6时许,温县北冷乡北冷村农民闫小全就迫不及待地赶往他的麦田,6日晚风驰电掣、电闪雷鸣,还夹杂有玉米粒大小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让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必须尽快去查看。
闫小全的麦田有3000亩,是温县十万亩方高标准粮田的一部分,全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小麦的收成不仅关系他的收入,更关系到全县农业的安全。沿着济河大道,闫小全边走边看。当他走到济河大道与大练线交叉口时,他愣住了,只见武德镇党委书记闫全心带领全体班子成员也在这里查看灾情。
“小全,咋样?影响不大吧?”
“小全,你来看看,麦穗进水不多吧?”
听到一句句贴心的话,闫小全瞬间感动,一颗纠结了一晚上的心慢慢舒展开来。然而,还没等他回话,循着汽车的引擎声,他回头就看到了熟悉的车辆——温县农业局农技下乡指导一线的专用车。
“我们看一路了,你选用的麦苗种子抗倒伏能力挺强,倒伏面积不算太多。”温县农业局局长王继业一下车,就紧紧拉住闫小全的手说。
不约而同,两人一起走向“智慧农田”。这是一块四五平方米的地方,被栏杆围着与麦田隔开。里面有个稍大的装置,这是作物生长信息远程感知终端,用来监测虫情、草情、墒情等信息,以便及时回馈、指导农民朋友开展科学种植。
王继业说:“这个科学仪器全省仅有3个,温县只有这里有1个,我们在电脑上实时监测,没有发现大问题,但我还是想来实地看看,现在放心了。”但是,王继业并没有直接去单位,从这里出发,他还要实地查看了解全县的农业灾情。王继业匆匆忙忙地对记者说,全局兵分三路,全部下一线了解灾情,目前大面积倒伏面积、绝收面积并不严重,具体数字还在紧张统计。因为小麦还没到灌浆期,此次暴风雨对具体的小麦产量影响还不能估量。但是,他们已经采取发放宣传手册、电视播报等形式,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工作。
放眼望去,绿地毯似的小麦随风飘荡,有众人的精心呵护,记者却仿佛看到了金色麦浪,温县夏粮丰收在望。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