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叫什么名字?”5月7日晚上8时,记者在丹尼斯商场东边的一条南北路上,询问碧海云天小区门口的保安。
“南阳路!”保安脱口而出。
“为什么有的人叫这条路为新丰一街?”记者问。
“哦,现在叫新丰一街了。”保安回答。
记者又问了康馨小区的一位居民,她说,这条路原来叫南阳路,后来改为新丰一街。
记者在这条街上没有发现任何路标,只是在市人民路的道路指示牌上看到这条街的名字叫新丰一街。
无独有偶。景苑路也是如此,它原来叫博爱路,现在叫景苑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据悉,2005年,市政府发布新建道路标准名称时,将原来道路建设时使用的博爱路、沁阳路、南阳路、修武路等暂用名,分别更改为景苑路、政二街、新丰一街、长恩路等标准名称。但从目前标准路名的使用普及率来看,更改后的道路标准名称社会影响力不够,至今仍有一些沿街商铺、居民群众对更换的道路名称不熟悉,还使用原道路暂用名。
这个问题引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的关注,其专门撰写了《关于我市新建道路命名工作建议》集体提案。
这份提案指出了我市新建道路命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已公布的道路名称及规划名称认同度不高,不少道路在命名时没有突出焦作山水和人文历史特点,地域文化特点不鲜明,道路名称的地理指向性不强。
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造成我市道路命名不科学的原因有几个:一是我市新建道路命名规划缺乏规范性文件依据。以往的道路命名虽然经过专家论证、社会公示、市政府研究确定等程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命名依据不充分、征求意见不广泛等问题。二是新建道路名称规划没有编制。目前,受新建城区城市总体规划没有定稿的影响,新建道路名称规划编制工作迟迟无法开展。三是已建道路信息不全。目前,市住建局仅能提供市管的28条道路的建设信息,对区管的道路未能提供详细的建设信息。四是新建道路名称宣传力度不够。对新建道路的名称和更改后的道路名称,仅仅进行了报刊公示发布,缺乏深入、持续、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不能达到宣传普及的效果。同时,新建道路因人流量小,设置的简易标牌毁损后补设不及时,造成路牌缺失,很大程度影响了新路名的推广使用。
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负责人说,道路名称影响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一旦公布使用后更改十分不便,因此我市对待道路命名工作应科学、审慎,要聘请省部级地名规划专家规范我市道路命名,全面系统编制市区道路命名规划,并实时举行听证会。道路名称不仅要有一定的规律性,方便记忆,一旦公布还要加强对路名的宣传。
“市政协今年把如何科学为道路命名作为月协商会的议题,邀请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和部分政协委员共同协商议政。”该负责人说,“我相信通过此次协商议政,我市道路名称官方和民间叫法不一致的问题一定会得以解决。”
(本报记者 张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