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日17时,全省注册护士279493名,其中男护士4851名,占1.7%。而2011年,全省注册护士146640人,其中男护士1839人,仅占1.25%。 (据5月12日《大河报》)
尽管从2011年到2015年,河南省男护士增加了3012人,但在一些中小医院,几乎还是女护士一统天下。当前,我国的护理事业正处在发展转型期,医院护理正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向社区、家庭健康护理延伸。在这样的背景下,护士队伍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已成为护理事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其实,最早从事护理工作的是男性。在11~13世纪,男性承担了一半以上的临床护理工作,直到19世纪后期,仍有相当多男性工作在护士岗位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对男护士产生了偏见。一是受传统思维的约束,认为女性天生适合从事护理工作,而男性从事护理工作则被视为无能或无前途。二是社会对护理行业内涵的理解不够,给予护士的地位和薪金不高,也降低了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积极性。
尽管男性没有女性那么温存细腻,但也具备女性所没有的优势。比如在体能和操作仪器方面,“护士先生”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从满足病人需求、个性化护理及保护病人隐私权角度看,都需要男护士大显身手。所以,应该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护士队伍,使男护士与女护士保持合适的比例,尤其是在门诊、供应室、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精神病科等岗位,需要增加男护士的名额。
这就需要全社会给予“护士先生”更多理解与关爱。一是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医学类本专科院校扩大招收和培养男性护理人才的规模。二是逐步提高护士群体的待遇。三是改变择业观念,反对世俗歧视,让男护士成为公众认可并羡慕的职业。
2008年5月12日,国务院出台的《护士条例》明确,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与护士的配备比例不得低于1∶0.4,但实际上大部分医院仍未达到这个标准,扩大护士队伍势在必行,而逐渐增加男护士数量,对提升护理整体水平和质量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