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卫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喜欢书,不仅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对他来说,每一天都是读书日。他有一个观点,很著名,很流行,他说:“书要流动起来,别人的流到我这里,我的流动到别人那里,跟水一样,流起来,就活了。”我想,可能正是有这样的理念支撑,孙卫卫才那么喜欢书,喜欢从阅读中分享书香,体会快乐。
不但如此,他还善于把买书、读书、淘书的事情写下来,记成了日记,形成了很有“卫卫特色”的“书日记”。著名作家安武林如此评价这些“书日记”:大有孙犁先生文风的味道,貌似平淡,但却透着真性情,藏着绚丽,而且语言凝练,绝少浮华之语。
事实上,孙卫卫一直很喜欢孙犁先生的作品,他崇拜孙犁先生,以孙犁为师,在他买书、淘书的经历中,一直关注孙犁;在现当代作家群里,他也偏爱孙犁的作品,向他学习安静做人、安静做学问。在2011年7月20日的日记里,孙卫卫提到了从当当网上买到的孙犁女儿孙晓玲写的《布衣:我的父亲孙犁》一书,并认为:“亲人眼里孙犁的言行,一定会成为孙犁研究的最佳史料之一。”他还说:“这些年,我在旧书店有意搜集孙犁作品的版本,几乎没有什么收获。我想,这可能是读者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得到就舍不得丢掉。看网上,不少人有他各个时期的作品版本,展示开来,让我羡慕。每当这时,我就安慰自己,还是好好读他的作品吧!”看得出来,孙卫卫十分喜爱孙犁。他认为,热爱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他的作品。孙卫卫不仅有意搜集孙犁的著作,还下工夫阅读这些作品,在他的“书日记”里,留下了多处记录他买孙犁作品、读孙犁作品的感受。
在2007年8月15日的日记里,孙卫卫写道:“地铁里看孙犁的‘耕堂劫后十种’之一《晚华集》,记不清是第几次重读哩!”此外,他还详细介绍了这套书的版本和自己买它的经过。同年8月21日的日记,他又记下了阅读孙犁作品的感受:“读孙犁的散文,他的每一个字都是那么妥帖,可以想象他写作的时候,心情是多么安静。到了他那个年龄,什么都看得开,做人大气得很。他的书我要好好读。我觉得在喜欢书这方面我和他是接近的。”
可见,孙卫卫读孙犁作品,并不是一味地寻找版本上的差异,更不是想要一本一本地占有,而是沉潜阅读,深入进去。对他来说,阅读才是最重要的。在一篇《买孙犁的书》的文章里,孙卫卫详细叙述了自己购买孙犁作品的经过。在他看来,无论是装帧精美的人文版十一卷的《孙犁全集》,还是《山东画报》版三十二开本的“耕堂劫后十种”,都值得一读再读,而“悔恨买来后,就把它束之高阁”的做法。“作家的境界、作家的语言,是我喜欢的,也是我追求的,看似平淡,却又高深,匆匆读后似乎也就那么回事,但回过头来再去领会,感觉到每一个字都那么妥帖,记录的是琐事凡人,展现的却是大风景。”
孙犁的书,孙卫卫虽有全集和文集,但每每看到装帧设计很漂亮的,他还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芸斋小说》《耕堂读书记》及其《续编》《孙犁文集——天津日报珍藏版》(上下卷)等,他都一一买了下来。买书、读书,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孙卫卫的文风渐渐靠近孙犁,大得孙犁语言之精髓,平淡、凝练,蕴藏着绚丽。
在2010年3月26日日记里,孙卫卫很认同孙犁《故事和书》(三联书店“中国图书馆文库”)的编者《写在前面》中的一段话:“孙犁晚年的文章特别讲究章法,讲究起、承、转、合。语言的锤炼,是孙犁晚年作品的巨大魅力之所在。他为自己找到了一种恰当、美妙的叙述方式。他以叙述的方式描写,以叙述的方式议论,以叙述的方式抒情,总是那样从容、矜持、高雅,表现出很高的修养。”
孙犁是一代大家,首先是文章大家,很多人读孙犁的作品,都是首先被他的语言所吸引。孙卫卫就是深受孙犁文风影响的人。他读孙犁,学孙犁,弃皮毛而得精华,学到了孙犁安静地读书、生活的人生态度,更学到了孙犁淡泊名利、追究卓越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