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双手,在一个叫杜庄的地方,栽下了一棵香樟树。这棵树,沐浴日光月光、沐浴风刀霜剪,一站,就是1000年。1000年,成就了一棵树的千年古意,成就了后来人探究的目光,成就了许许多多不懈飞翔的心灵意象。
这棵树,这棵沉思的古樟树,这棵在流光的走向里,展开翅膀飞到今天的古樟树,这棵诗歌一样韵味十足、一唱千年的古樟,经历无数回尘世变迁,斗转星移,走到现在,又怎能不让人震撼、惊叹和沉思?震撼,缘于它的苍老;惊叹,缘于它的活力;沉思,缘于它难以穷尽的生命哲理。
自古至今,有人迹的地方,无论什么样的树木,只要成材便会遭人砍伐。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这棵千年古樟便是一棵不成材的树,长得虬曲怪异、横生枝节、不伦不类,没有人正眼看过它。正是由于它的不起眼,才没有遭到砍伐,有缘存活下来。这一活,就是一千年。
元末明初,江西一杜姓家族为逃避战乱和饥荒,举族迁徙流浪,来到嘉鱼县高铁岭镇仁安岭村,发现小丘陵坡脚有一棵“粗如脚盆”的大樟树,认定此处是一方风水宝地,遂在此地安家落户。此后,便有了一个叫“樟树杜庄”的地方。在“樟树杜庄”,这棵树不显山不露水地活着,逍遥着,成长着,它以坚韧和耐性吸纳着日光月光,吸纳着风雨雷电,吸纳着世俗烟火,在轮回之间,倏忽就是千年。历经千年的香樟树,稍然撑起的是一片古意盎然、可资回味的世事人间。
千年历练,造就了这棵树粗壮的、满目疮痍的身躯。它的主干,有雷击留下的断痕和纵横交错的岁月沧桑;它的树径,最粗处竟要10多人合抱;它的根部,有烈火焚烧后留下的痕迹。它庞大的身躯被烧出一个包容的缺口,可容纳一桌人在其中围坐休息。据说,这棵千年古樟树被无意焚烧后,了无生机,好多年过去,都无力冒出一片新绿,附近的人以为它被烧死了。没想到,几年后的一个春天,看似枯槁的枝干如攒足了劲儿似的,终于冒出了新绿,突突地向上生长。很快,这棵千年古樟树又焕发青春,有了生机和活力。
世事常常是这样,注定要成材的,最后都会烟消云散,不知身在何处。而那些无法成材、被人嫌弃的,却在栉风沐雨中存活下来,抒写着天长地久的意蕴。而今,长江缠绕着它,唐帽山下的北风亭牵挂着它,美丽的大岩湖滋润着它。
一个人,有缘抵达一个地方,是上苍的关照和眷顾,也是不可逃避的宿命。我终究无法洞悉这棵树所承载的、深邃得望不到尽头的离奇和曲折,更无法深入这棵树的内心,走进属于它的精神世界,与它的灵魂共生共舞。我只能在岁月长河的一刹那,走近它,阅读它,仰望它,膜拜它,而后,心生依恋,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