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说起剪纸,不少人想到的是窗花等大红色的传统艺术品。然而,在七贤民俗村非遗街的同庆画室内,记者却看到了另外一种的剪纸,不再是镂空的窗花,而是呈现出三维立体效果的多层立体剪纸。让人一站在那些作品前,就宛如进入了画境,感受到的是高雅脱俗、行剪大气的剪纸艺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剪纸艺术的王国,去感受这门古老却又赋予新意的民间艺术。
多层剪纸美如画
“真不敢相信,这种既像摄影又像绘画的作品竟是剪出来的。”在七贤民俗村非遗街的同庆画室里,一位游客看着屋内一幅幅画作感叹道。
生动逼真的人物、充满生活气息的花鸟、融入艺术想象的风景……乍一看同庆画室里的剪纸作品,的确很难与人们印象中喜庆的窗花、夸张的生肖等传统剪纸联系起来。
仔细观察这一幅幅剪纸作品,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色单层剪纸。从套色到染色,都是独立的剪刻作品一层层地贴上去完成的,层数最多时可达八九层,因而才会呈现出不同画法的效果,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令人耳目一新。这样创作出来多层剪纸可以让一张张极普通的纸,呈现出国画、油画、版画甚至是摄影的效果。
比如《故道鹤影》,清清的水面,有的因日光照射变成浅黄色,有的因在树荫下显为深黄色,周围有深啡色的芦苇丛和芦苇之间的暗色间隙,正中间是白羽红顶、静动相宜的两只仙鹤,整个画面看上去色调和谐,让人如临其境;再如《硕果》,这幅作品题材取自虞城白庙乡的万亩梨园,田野、树木、硕果有远有近,纵深的层次感突出了丰收的主题。而那件以历史剧《桃花扇》为题材剪出的同名作品,刻画了该故事男女主人公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欢聚场景,人物表情活灵活现,再现了古今爱情的忠贞之情……
传统剪纸立体化
这些剪纸作品都出自一人之手,她就是来自虞城县的剪纸艺人贾艳梅。她的剪纸创作特点是表现手法灵活,生活气息浓厚。其作品风格既传统又现代,特别是多层剪纸,既可表现光感细腻、具有写实色彩的眼中世界,又可表现抽象空灵、具有写意色彩的心中世界。
“和传统的单层剪纸不同,多层剪纸通过纸色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层次感,可以非常写实,更加形象,并具有版画的感觉,艺术感也强烈。”贾艳梅说。剪纸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过去的剪纸艺术,基本以单层单色剪纸为主,很难达到写实,多层剪纸就实现了这个效果。正所谓,工艺千古不变,风格当随时代。多层剪纸正是通过多层不同颜色的剪纸叠加,表现出错落有致的三维视觉效果,不仅创新了剪纸艺术的工艺和艺术表现,也拓展了剪纸艺术的市场空间审美观。
剪纸艺术得突破
从一些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至迟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当时的剪纸技艺已经相当精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采胜》诗写道:“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到了宋代,剪纸开始普及;明清时代,是剪纸的高峰期。
如今,多层剪纸,以它精湛的做工,写实的风格,主题性作品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人们青睐。作品一经问世,为中国的剪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是“中国文人创作思想和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楷模”“艺术与市场成功结合的典范”。
新意剪纸盼传承
说起与剪纸的缘分,贾艳梅说那是她从小与剪纸艺术结下了的不解之缘。她对于剪纸的爱好,起源于儿时春节时的年画和窗花。参加工作后,她始终没有放弃对剪纸艺术的追求,先在单层剪纸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再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潜心研究剪纸艺术的创作技巧,推陈出新,将色彩对比、构图技巧等知识运用到剪纸艺术中,可谓自学成才。
如今,经过多年的尝试,贾艳梅融合西方美术的光影,将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工艺和西方绘画的写实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学习研究了多层立体剪纸。正是如此,贾艳梅将我们通常看到的那些单色单层风格的传统剪纸、窗花,制作成一幅多层立体剪纸。
“剪纸原本就包含了剪和刻两种手法。”贾艳梅说,一幅完整的单层剪纸作品,强调“千剪不断”,每一部分都应当连在一起,否则就成了剪贴画。而且,多层立体剪纸相当耗费精力,要把画面中的每个色阶单独剪出来,再经过图片处理、分层、画、熏、刻、装裱,一幅幅灵动的作品才能问世。
“剪纸艺人以老年人居多,他们技术手法纯熟,能凭借技艺剪出很多纹样图案,但缺乏创新意识,制作工艺和思想没有太多改变。这些技艺学习者也越来越少,但我认为最好的传承是创新。”对于剪纸技艺的发展,七贤民俗村村长高涛说。他们将多层剪纸引入七贤民俗村,不仅仅是因为这种形式吸引人,其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希望通过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学习剪纸,让剪纸艺术在民间深厚的土壤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