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全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识别、防范、抵御非法集资的能力,引导广大群众远离并自觉抵制非法集资,近日,焦作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非法集资定义、手段、特征和社会公众如何识别、防范非法集资活动等问题作如下解答。
一、什么是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回报的行为。一般来看,非法集资应具备四个特征:一是非法性,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非法吸收资金。二是公开性,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吸收资金的信息。三是利诱性,承诺一定期限内给予出资人高额回报。四是社会性,向社会不特定对象(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二、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有哪些?
1.承诺高额回报
不法分子为吸引群众上当受骗,往往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通过暴利引诱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
2.编造虚假项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实践“经济学理论”等旗号,经营项目由传统的种植、养殖行业发展到高新技术开发、集资建房、投资入股、售后返租等内容,以订立合同为幌子,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骗取社会公众投资。有的不法分子假借委托理财名义,故意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电子商务等新名词迷惑社会公众,承诺稳定高额回报,欺骗社会公众投资。
3.以虚假宣传造势
不法分子为了骗取社会公众信任,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采取聘请明星代言、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制造虚假声势,骗取社会公众投资。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将网站设在异地或租用境外服务器设立网站。有的还通过网站、论坛等网络平台和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传播虚假信息,骗取社会公众投资。一旦被查,便以下线不按规则操作等为名,迅速关闭网站,携款潜逃。
4.利用亲情诱骗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用高额回报诱惑社会公众参与投资。如采用传销组织常用的手法,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未完待续)
(焦作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