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怀川人物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洋奶奶”的中国梦
聚族而居的“最美家庭”
堵住行政审批泛滥的“偏门”
财富观的差异
正视“乡路之痛”刻不容缓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5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视“乡路之痛”刻不容缓

作者:□陈 晨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安全的警钟,又一次为无辜生命的逝去敲响。5月17日,国务院陕西咸阳“5·15”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组成立,这起造成35人死亡、11人受伤的客车山路坠崖惨剧,原因认定和责任归属终将水落石出,给遇难者以告慰,给生者以警示。

  只要存在出错的可能,存在疏漏,事故就一定会发生,“墨菲定律”再次被血淋淋的事故应验。逝者已逝,但反思不应就此停止。调查组初步调查显示,这是一起性质严重的责任事故,暴露出事故客车非法营运和改装、涉事公司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驾驶人安全意识薄弱和操作不当、道路安全防护设施有待进一步强化等突出问题。

  实际上,宁静的乡间道路,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群众的鲜血染红。近年来,接连发生的“乡路之痛”所暴露出的种种安全问题,不断击中人们内心的“痛点”,也折射出当前一些地方乡村和山区道路危机四伏的安全现状。

  随着近年来各地道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的“血脉”已延伸至广大农村和山区。但与此同时,山区和农村道路的交通事故高发。公安部交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旬,当年全国农村公路较大以上事故同比上升10%,占事故总数的24.1%。

  “乡路之痛”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背后,基层道路安全基础设施薄弱固然是重要因素,但安全监管主体责任不明、措施不严、监管不力,也是绝不应被我们忽视的重要原因。

  我们痛心地看到,在一些地方,与道路交通事业大发展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驾驶员文明驾驶、安全行车意识淡漠,执法部门安全监管流于形式,“病车”上路、超载超速行驶等乱象频出。发展速度快、安全监管不到位,很多车辆长期“跛脚”走路,存在事故风险在所难免。

  责任事故,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仍在于某些部门承担的责任出了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安全观出了问题。“乡路之痛”,已经不再是无路之痛,而是快速发展中的安全之痛、责任缺失之痛,这是现实国情,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民生问题。

  我们期待,调查组能够全面深入细致地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让逝者安息。更期待,有关部门能以此次事故为戒,举一反三,对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山区和农村道路隐患进行认真深入的排查整治,以预防为重点,建立对山区和农村道路行车安全监管的常态化机制,夯实主体责任,筑牢安全底线,让“乡路之痛”不再重演。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信箱:jzrbsp@163.com。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