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焦作姑娘常静破世界纪录夺金
高铁为焦作转型提速
我市借台唱戏再传佳绩
温县妙手布局太极拳
今日看点
焦作元素闪亮文博会
琳达:十七年跨洋来送爱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5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日报》五月十八日头版头条报道——
高铁为焦作转型提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

  本报讯 据《河南日报》记者李建华报道,5月15日,郑焦铁路修武站候车大厅,自动检票闸机已安装完毕,质监人员拿着厚厚的表册一项项对照检查,为正式通车作准备。北边400米远的修武汽车客运站也在作各项准备,下了高铁的游客从这里可以直达云台山景区。

  随着全长77.8公里的郑焦铁路即将开通,焦作市开始步入以高铁为代表的大交通时代。

  焦作的铁路史有110多年,拥有我省第一条铁路——道清铁路,境内新月铁路横贯,是国家重要的煤运通道,客货混运,运力已近饱和。虽与省会郑州一河之隔,但没有直达列车,绕道新乡路程拉长到143公里,市民坐火车出行并不方便。

  坐拥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等AAAAA景区,焦作2014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98.81万人次。境内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里程和密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由于列车客运不足,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交通对全市转型的支撑作用不足。

  从2008年起,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焦作市先后谋划实施了郑焦城际铁路、桃花峪黄河大桥等项目。2013年,焦作将铁路、公路建设纳入十大建设范畴。随着桃花峪黄河大桥、郑云高速武陟段建成通车,郑焦铁路开通也进入倒计时。焦作海关、孟州德众保税区的建成运营,将焦作通往世界的大门开到了家门口。

  为了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机遇,积极连通中原城市群与太原城市群,对接郑州航空港,强化与郑州等周边城市的融合发展,焦作市开始谋划构筑大交通格局。

  “以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区域性交通枢纽为目标,计划到2020年基本形成‘十’字形快速铁路网和‘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焦作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树人向记者介绍,“通过智慧交通建设,实现多式联运、零距离换乘、无缝化对接,推进公众出行服务、货运与物流服务现代化。”

  焦作“十”字形快速铁路中,长344.961公里的郑太高铁焦作—太原段,是我省“米”字形铁路的重要一笔,预计明年动工,2020年建成通车后焦作至太原最快1.5小时即可到达;新乡—焦作—济源城际铁路已获国家批复;云台山支线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以市内运煤铁路为基础的市区轨道交通、市域铁路、旅游专线项目也在积极谋划中。“三横三纵”高速,武陟到云台山高速公路主体工程进度过半;林州至焦作高速公路焦作段(南太行绕城高速)有望年内开工,将进一步整合沿线旅游、工业和矿产资源,加快太行山潜山区的发展。

  为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大交通优势,今年2月,由浪潮集团与焦作市合作建设的焦作云计算中心建成,焦作引进银江智谷运营团队负责全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智慧城市具体项目的建设、运营,以推动全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与大交通的融合发展。

  “有了基于‘互联网+’技术大交通的基础支撑,依托焦作市的工业产业、旅游资源优势,焦作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必将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必将提速。”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