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记,今天又去忙呀!”5月16日,一位村民看着王义亮骑着自行车匆匆往县城方向去,禁不住竖起大拇指对记者说,“他肯定又去帮哪个村民办事去了。”
今年64岁的王义亮,是孟州市大定街道段东村原党支部书记,担任党支部书记16年间,他脚踏实地为村民办了许多实事,该村和他个人先后获得各级荣誉奖励210余项,被国家、省、市媒体报道70余次,孟州市委曾两次出台文件,号召该市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2012年,走下党支部书记岗位的王义亮,回到河阳街道上作村居住。虽已“退休”,但他为群众服务的热情依然强烈,要倾力为乡亲做力所能及的事。
今年4月的一天,河阳街道函丈村一位40多岁的妇女杨勤,在电视上看到种植高粱的经济、效益好,就萌生了种高粱的想法。可是,她跑遍了孟州市的种子公司,也没有找到一粒高粱种子。有邻居对杨勤说:“有啥难事找王义亮,他能力强,能办事,对人也热情!”杨勤赶忙找到王义亮,说明来意后,王义亮接受了委托,骑着自行车到处打听哪有高粱种子,拿着编织袋跑了五个制作扫帚的农户,才勉强凑够了种10亩地所需要的高粱种子,并骑车为杨勤送去。拿到高粱种子后,杨勤深受感动。
去年冬天,河阳街道上作村村民薛全会找到王义亮求助,因为天寒地冻,其妻又患病卧床,脚趾头被冻伤了。得知情况后,王义亮当即就给办事处领导反映情况,第二天上午,办事处就派党工委副书记等人来看望薛全会一家,并送去了被子、食用油和面粉。薛全会70多岁的老母亲刘竹梅逢人便夸:“王义亮可是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的好人!”
上作村村民赵敬升今年73岁,爱人瘫痪在床已经20年,生活极其困难。赵敬升年轻时曾当过乡村医生,国家对村医给予了经济补助政策后,王义亮跑前跑后为其找证明人,写证明材料,使赵敬升每个月都能领到300多元的补助金,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上作村村民罕妮是建筑工人,多年的重体力劳动给他造成了腰肌损伤,如今干不了重活,家庭生活非常贫困。王义亮知道后,主动到乡镇办事处和民政局,帮他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手续。
去年11月20日,上作村村民吴凤英找到王义亮求助。原来,其儿媳正在医院,分娩在即,因未办理准生证,医生告诉她孩子出生后没办法上户口。为此,王义亮跑上跑下,帮吴凤英的儿媳补办了准生证。拿到准生证后,吴凤英激动地落了泪。
王义亮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从不求名利,慕名找王义亮帮忙、出点子的乡亲越来越多,有的乡亲过意不去,送给王义亮一些礼品、土特产,但都被他退了回去。
王义亮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时时刻刻为党旗、党徽增光添彩。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我这一辈子,只想多为大家做点事,让乡亲把党的恩情记心里!”王义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