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焦作青年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团市委开展 12355轻松备考行动
让微笑重现 让幸福更近
“共青大讲堂”接地气
我市被授予2014年度全国 “关爱青少年彩虹行动示范项目”优秀试点城市称号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5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微笑重现 让幸福更近

作者:本报记者 赵林峰 摄影报道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陈协利在做手术,妻子赵静(右一)在密切关注患者的麻醉状况,并做好记录。
  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协作配合。
  患者家属送的锦旗是对陈协利的一种鼓励。
  陈协利(左二)与同事们探讨疑难病例的治疗方案。
  刚从手术室出来,顾不得吃饭,陈协利就投入到为患者的诊疗中。
  手术必须一丝不苟。
 
   

  7年时光,留下的是洋溢在全国近20个省市5000多名贫困唇腭裂患儿脸上的笑容。2010年,陈协利建立唇腭裂免费咨询QQ群;2014年,陈协利自费建立唇腭裂免费咨询网,短短几个月时间,网站浏览量达4000人,远在黑龙江、内蒙古、广西等偏远省份的100余名患者慕名而来。用陈协利的话讲,他的目的是引领每一名患儿追寻甜蜜的微笑。

  现任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副院长、唇腭裂治疗中心主任的陈协利,是中国唇腭裂诊治联盟会员,擅长唇裂、腭裂及唇腭裂二期修复术。“唇裂手术年龄最小的2个月,最大的68岁;腭裂手术年龄最小的6个月,最大的51岁。”他告诉记者,每一个唇腭裂患者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艰辛和酸苦。为了患者的幸福,他在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每台手术平均40多分钟,每天至少2台手术,最多一天做过8台手术,盒饭成了最常吃的饮食。这就是陈协利的工作,对于他来讲,这也许是最普通的生活,但对于患者来讲,这是新希望开始的地方。

  陈协利的妻子赵静是一名麻醉师,与丈夫在同一个医院。作为妻子的赵静,协助丈夫工作,每当看到患儿的笑容,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由于平日工作忙碌,他们的孩子在两岁两个月时就被送到了寄宿幼儿园,如今夫妻二人陪孩子睡觉都成了奢侈的事。2014年6月,陈协利夫妇随着医院医疗队走进云南佤山,开展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慈善手术康复项目。出发时,他们两岁多的孩子因扁桃体发炎正在输液,两口子一商量,就把孩子丢给了老人。

  在我国偏远山区,大多数唇腭裂患者的家庭因贫困而放弃治疗,甚至将患病新生儿遗弃。他们并不知道,在指定医院做唇腭裂手术,只要有当地民政部门开具的家庭贫困证明,手术费、住院费就可全免,往返路费也全额报销。“陈医生是个白求恩似的好医生。我是经老乡介绍来找陈医生的,对我患病的孩子来说,这是新生活的开始。”来自湖南长沙的黄华林告诉记者,作为母亲,没有比看到孩子康复更开心的事了。

  在感动落泪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患者脸上绽放的微笑。为了这一张张微笑的脸庞,陈协利一直在努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