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 社情民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政协组织委员 调研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建设
经济作物开出“致富花”
环保部就我市大气和水环境治理 综合督查情况进行反馈
樱桃园里话发展
图片新闻
山阳区农村文化中心建设惠及民生
图片新闻
坐朋友醉驾车出车祸谁担责
夜市踏青:小草受伤 市民不满
优质办公用房长年招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作物开出“致富花”

作者:本报记者 赵晓晓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5月21日,记者走进沁阳市西向镇常乐村村民李庄的家,夫妻俩正在一台榨油机前操作,只见一筐筐黄秋葵籽倒入榨油机,伴随着一阵阵搅拌和碾压声,机器出油口流出了醇香的黄秋葵油。

  “一公斤最少卖1000元,我的所有产品都供应北京市场。”李庄一边操作,一边自豪地给记者介绍。

  黄秋葵原产地印度,我国湖南、湖北、广东等省栽培面积极广,素有蔬菜王之称,叶、芽、花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盐,种子含油约15%~20%,可榨油。去年,李庄才开始种植黄秋葵,目前种植规模达30亩,他还有一个种植500亩黄秋葵的计划。“最差情况下一亩地产籽100公斤,由于机器是我自己研发的,出油率我没仔细算过,但收入很可观。”记者虽再三询问,李庄就是不愿“炫富”,他只是列举了自己产品的优势,“我的黄秋葵袋泡茶已经问世,并且取得了国家专利,目前北京市场上一小袋就能卖到二三十元钱。”

  在我市,像李庄一样种植经济作物发家致富的农民还有很多。目前,我市的经济作物已从种植结构、种植人员、种植标准等方面转型,正在走一条高效化、科技化、机械化、产业化的新路。

  高效化种植。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推广经济作物高效集成种植技术,推广小麦-瓜类-玉米、小麦-瓜类-蔬菜等一年三熟露地高效种植模式和温室大棚蔬菜一年三熟、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科技化种植。农民种地最盼专家指导,而全程化的专家指导农民盼望更迫切。位于沁阳市东义合村的神农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引进了中科院培育的油用牡丹种苗,目前种植面积达3000亩,已经通过了中科院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认定。

  机械化种植。包括机械化操作和机械化生产。机械化操作是借用农机具,改变手工劳动,提高作业效率。机械化生产是利用现代科技,改变种植环境,实现四季生产。比如,孟州市三联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高科技食用菌生育室,保证食用菌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

  产业化种植。改变农民以前习惯仅仅种植的过程,增加研发、加工等后续增值环节,提高农民收入。种植黄秋葵的李庄,舍弃价值较低的鲜果,选择了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神农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更是在基地油用牡丹还未到盛果期时,就早早地着手产品深加工项目,与洛阳一家成熟的油用牡丹加工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很多原来做买卖的生意人和退休人员也开始从事规模化经济作物种植,他们表示:对新品种经济作物的致富前景充满信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