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21日上午,我市基层党风政风建设研究中心在市委党校正式成立,为我市充分发挥党校、高校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智力资源和研究优势搭建了一个平台,形成了专家学者为基层党风政风工作当参谋、提建议、献良策,共同进行课题攻关的重要力量,从而促进我市基层党风政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在当日举行的研讨会上,研究中心11名特邀研究员围绕“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的表现形式、原因、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现将发言摘要刊登,以期能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减少“权力寻租” 优化干部队伍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卢新华
治理腐败关键在于预防,堵塞制度漏洞才能有效预防腐败。一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减少“权力寻租”机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晚,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未能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在资源配置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导致种种“权力寻租”的腐败行为滋生、蔓延。所以,应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大幅度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和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加快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力求以市场经济的机制、运行模式,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抑制寻租机会,消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二是要完善干部选拔监督机制,优化干部队伍。选拔干部应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察,还要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多种途径了解民意,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群众、媒体对干部的监督作用,坚决杜绝干部“带病提拔”现象。实行重大项目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集体决策,减少一把手对具体事务的插手干预。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依法公开权力透明运行流程,确保权力依照法定程序行使公开化、规范化,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使干部不想搞腐败、不敢搞腐败、不能搞腐败。
严厉惩处 健全制度 强化教育
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亢保平
在高压反腐形势之下,少数党员干部抵挡不住利益的诱惑,仍然不收手、不收敛,违规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并且插手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利益的输送更加隐秘化。那么,如何防范和治理呢?一是要严厉惩处,保持高压态势。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的原始驱动力就是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其实质就是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进行设租寻租,官商勾结,搭建利益输送链条,谋取不正当利益,形成腐败黑洞。所以,只要是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一经发现就要坚决处理,有案必查,惩处必严,真正做到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用高风险和高成本让其在腐败面前不敢伸手。二是要健全制度,扎紧制度的篱笆。要明确权力的界限,明确权力的运行程序,明确权力的制约运行机制,把权力装进笼子里。要结合惩治和专项治理工作的实践,不断完善规范公共权力的使用,减少和杜绝违规插手的机会,压缩违规插手的空间,达到既要治标又要治本的目的。三是要加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通过多种渠道的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思想清醒,明白是非曲直,坚持干净为官、干净做人、干净干事的标准,谨慎用权,规范用权,不触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廉洁自律。
坚持用法治方式解决突出问题
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赵国松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腐败问题越来越多发于利益冲突领域,其中少数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为主要表现。对此,必须坚持用法治方式予以解决。一是制定“权力清单”。公开是法治的一大要义,是最好的防腐剂。当前应针对领导干部尤其党政一把手“权界”不清、实际存在的模糊地带问题,加紧进行“确权”工作,进一步明确其权力的范围、界限。同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公开权力运行的过程,从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责任等方面严格规范,从而有效解决权力过分集中、个人说了算等弊端。二是防止利益冲突。平等是法治的真谛。应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纪、厘清党纪国法界限的同时,建议制定出台防止利益冲突相关规定,力争把制度笼子编织得更密实、打造得更牢固,坚决维护制度和法律的权威。三是坚持以权制权。以权制权是法治的一大支撑。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探索形成权力运行的闭环系统,真正做到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在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的同时,努力做实监督权,使其真正硬起来、强起来。
“程序+公开+问责”全方位进行防范
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李咏玲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过多地介入市场经济活动,使得经济活动中渗透了权力的“魔力”。因此,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为抓手,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划定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防止行政权力对市场经济活动的违规干预。一是要健全程序决策机制。决策是行政权力运行的起点,规范行政决策是防范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的前端。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实现决策程序的法治化。要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追责制度,让领导干部不敢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二是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以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为重点,实现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的公开,让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者无可乘之机。三是要完善监督和问责机制。权力没有监督必会产生腐败。一方面要加大对领导干部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对潜在违规者的威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多种监督主体尤其是群众和媒体监督的力量,让违规者无处可藏。
做细做实规则 注重程序公开
焦作大学 丁发营
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市场经济,既可以是违反国家的法律和规定插手市场经济,也可以理解为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则插手市场经济,虽然行为的性质不同,但都会给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来伤害。前者是很明确不能违反的,后者则在很多方面不是很清晰。防范和治理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一是要做细做实规则。领导干部插手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在政府出售国有资产、土地矿山等自然资源,以及购买产品、劳务服务等方面,官员往往利用手中权力,在买和卖的过程中,官商勾结,侵吞、私分国有资产和国家资源。要堵住这一漏洞,就必须在制度和程序上下功夫,在这一方面西方有现成的一套较为规范的体制机制,完全可以借鉴,事实上我们也借鉴了,只是做得不够细、不够实。一些招投标制度,有的是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有的是走走过场掩人耳目,有的是这个环节用那个环节不用,极不规范,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和应起的作用。二是要注重程序公开。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大家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靠规则运行,核心是充分竞争,运行的环境要求是公开公平公正,要解决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市场经济问题,就要克服只重结果不重程序的传统理念,把一切都放在阳光下,把关键的细节“晒”够“晒”透,防止暗箱操作。
重点关注利益驱动、制度漏洞、问责缺失
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李国伟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所有经济活动都要求依法开展。但是,某些领导干部违反法律、规定频频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益驱动。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某些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背后的动因也是利益,是谋取私利。因为这些领导干部所追求的,不是国家、集体和企业利益,而是个人私利。这种个人私利,既包括为本人谋取私利,也包括为他人谋取私利。二是制度漏洞。我国处于快速转型和变革过程中,某些法律、规定或制度跟不上实践发展的步伐,出现脱节,存在漏洞,致使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某些屡屡得逞。如果以更宽泛的视角来审视制度,可以发现,无论是国家制度,还是党内制度,都存在着“有制无度”,规定过于原则、宽泛,实践中操作难、执行难的问题。三是问责缺失。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由于权力清单制度、责任清单制度和负面清单制度尚未全面建立起来,某些领导干部把“法无授权不可为”抛诸脑后,经常越俎代庖,乱作为、滥作为。可是,监督和问责的缺位和乏力,致使权力不能在法律的约束下运行,不能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也就在所难免。
应从四个方面剖析原因
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张利平
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从主观上看,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主要表现为一些领导干部受到封建残余文化、西方腐朽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使得一些党员干部价值观扭曲,心态失衡,贪图享受,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导致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衰退。二是从客观上看,受市场经济利益、效益观念的影响,有些党员干部被官僚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腐蚀,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危机感,容易产生脱离群众、贪图享受的倾向。三是从制度上看,一些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造成一些领导干部常常为牟取私利挖空心思,想方设法钻制度的空子,实施权力寻租,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如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问责制度、作风考评机制等,尚需进一步改进完善。四是从机制上看,党内监督比较薄弱,有时流于形式;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缺乏有效手段,只能外围了解,无法具体深入;外部监督乏力,特别是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知情不多,渠道不畅,办法不多,力量有限。
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河南理工大学 张永远
防范和治理领导干部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必须一手抓德治、一手抓法治,既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坚持德治为先。道德作为调整人们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的社会规则之一,是人之为人的重要表现。而作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其道德修养水平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君子型人格,对当前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君子型人格要求:第一,“讷于言而敏于行”;第二,“谋道不谋食”;第三,“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对我国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来说,要把谋道——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放在首位,不以个人、家庭和小集团的利益而损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法治为本。就基层而言,法治指的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管用,即制度的执行力是制度具有威慑力的重要条件。因此,要严格执行我国既有的关于减少甚至杜绝领导干部经济腐败的制度,如简政放权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同时,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尤其是加强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
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
河南理工大学 魏新强
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市场经济活动极大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为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防范和治理。一是开展廉政教育。积极挖掘党校、行政学院和普通高校的教育资源,通过举办廉政教育培训班等方式,组织领导干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廉政文化知识,帮助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廉政理念。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介,弘扬廉政文化,曝光反面典型,积极营造抵制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舆论氛围。二是健全监管制度。领导干部在行使经济管理职权时,必须实施集体决策制度,坚决杜绝个别领导干部通过打招呼、批条子等方式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确保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开展竞争。通过健全领导干部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备案、跟踪和终身责任追究等制度,力争从制度上消解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市场经济活动问题。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通过民主生活会、巡视巡察和诫勉谈话等党内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市场经济活动问题。积极发挥新闻媒体、行业协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对领导干部干预经济活动实施严密监控。对违规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领导干部,要依照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从严处理,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警惕违规插手工程招投标的隐蔽性
焦作大学 赵小娟
领导干部干预插手招标投标活动,大多采用间接干预手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一是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不招标或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如将招标项目化整为零,使之达不到法定的招标标准;进行虚假招标,先内定好承包单位,而后象征性地进行招标投标,用自己的关系单位围标、陪标。二是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如直接指定、推荐、帮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招标代理机构承揽代理业务,要求招标代理机构按其意愿操纵招标过程等。三是操纵或者以暗示、授意、指定等方式影响招标投标活动中投标人资格的确定。比如在招标文件上暗中做手脚,量身定做,为自己倾向的投标单位“开绿灯”;将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工程,仅在较小的范围内发布招标公告;直接参加评委或担任评委主任,在评标过程中通过发表言论或私下做其他评委的工作,干预和影响评标的公正性;为使关系单位中标,或直接将标底透露给关系单位等。
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 敏
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是当前腐败的主要形式,只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制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使制度设计真正形成互相制约与多重监督的格局,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一是健全权力制衡机制。通过制度设计,使政府部门的权力主要用于监管和服务,应该很少涉及资源分配,所有权力边界都有严格的划分和认定,各相关权力部门互相制约、相互监督,把权力运作的过程完全置于阳光之下。二是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要紧紧抓住那些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对权力授予、权力行使、权力运行主体的监督,最大限度地减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体制机制漏洞。三是健全舆论监督机制。欧美的经验证明,成本最低、最有效的监督利器就是舆论监督。目前,我国以网络为载体的舆论监督,正在成为舆论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报记者李新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