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今年年初以来,示范区以创新为引领,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有力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示范区把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营造优良发展环境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制订并实施《科技强区行动方案》,实施了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工程、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科技创新惠民工程五大工程,采取了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引进建设高科技项目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市政府还将该方案上升到市级层面,对示范区科技强区工作给予更大支持。二是完善创新支持政策。按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亩均产出效益的总体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科技型企业招商引资的若干优惠政策》《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加大对创新主体、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奖励力度,基本形成以财政科技资金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筹资相结合的科技投入体系。去年,区财政科技经费支出达7200万元,给予企业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成果奖励260余万元,全区社会科研经费累计投入达1亿元。三是创新科技创新工作抓手。积极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参与全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目前,示范区有5家企业跻身全市科技创新“十强”,6家企业跻身全市科技含量“十强”,12家企业跻身全市“专精特新”“30新”企业。区内共有45家企业获得创新券扶持5670万元,贷款贴息1852万元。
示范区注重深入探索实践产学研合作模式,不断吸纳集聚国内外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一是建设产业技术联盟。依托河南理工大学在矿山机械方面的科研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结合大江重工产业发展优势,建立了高端矿山机械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二是与高水平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快速达到行业技术创新领先水平。如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建设先进陶瓷基地,培育、吸引了一批从事粉体研发、装备制造、成品加工的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三是充分利用区内科教资源,与河南理工大学开展多领域合作。河南理工大学在与示范区主导产业发展相关的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积累。中国兵装大江重工(焦作)有限公司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发“三机一架”,促使大江重工成为我国西部煤矿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标准制定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河南宇建矿业技术有限公司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瓦斯抽采孔水力作业机为国内仅有,形成了一套以煤层水力强化增透技术为关键技术的瓦斯抽采新工艺。焦作科瑞森机械制造公司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带式输送机滚筒优化算法及参数化CAD系统项目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已实现产业化生产;与德国泽玛克公司联合开发的褐煤提质成套设备被列入2013年国家产业振兴及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目前,该公司共申请国家专利20项,已有15项得到认定。四是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目前,区内的市迈科冶金机械有限公司、市明株自动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中轴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经和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形成合作与互动,涉及新产品100余个、新技术70多项、专利技术近50项。今年,示范区计划实施产学研合作“53510计划”,即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常态化合作的区内企业在50家以上,建成产学研联合体30个,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500个,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100项,消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零专利”。
建设科技创新载体
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示范区谋划建设了“一城一基地、两心两园区”六大创新平台。“一城”是指焦作科技总部新城,主要建设科研办公、企业总部、创业中心、标准化厂房、研发中心等公用建筑,通过建立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引进高端产业、高端企业入驻,打造精品产业集聚中心。“一基地”是指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两心”是指焦作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光机电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河南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已成功孵化宏程陶瓷材料、中轴等70余家高科技企业,目前在孵企业116家。中小企业孵化中心投资25亿元,主要建设标准化厂房、办公楼、研发中心、商住楼及高级员工住宅、商务酒店、员工俱乐部和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等公用建筑,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两园区”是指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新材料产业园。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项目依托河南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重点推进矿山开采、瓦斯治理、安全工程、空间信息技术、新材料、机械制造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打造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基地。目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研发的航空遥感测绘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领军的瓦斯地质与瓦斯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均已签订入驻协议。新材料产业园投资20亿元,主要实现先进陶瓷、微孔水处理材料及设备、铝基复合材料产业化和集群化发展。2013年12月,示范区与中科院合作,共同组建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2014年8月,示范区与西安科技大市场成功签约,在焦作高新区设立西安科技大市场焦作分市场,联通西安优质资源为两地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企业发展搭建桥梁,助推我市企业更好发展。
有了科技创新载体,示范区大力推进科技招商,出台了《科技型企业招商引资的若干优惠政策》,对科技型企业在土地、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都给予支持。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招商优惠政策,支持科技型企业在焦作高新区投资发展。按照科技强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示范区加大科技型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已经引进落地的项目有河南宝信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北京嵩阳科技触摸屏柔性导电膜项目、郑煤机高铁空心变径车轴项目、深圳飞鸿高科OGS电容式触摸屏项目、北京善水芯光微孔水处理产业化项目、华盛管业汽车空调冷凝管及不锈钢管件项目、中科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和民用运营中心项目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同时,示范区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河南宇建、焦作泰鑫、盛景科技3家企业去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获得示范区管委会20万元奖励。今年,示范区又在全区范围内择优确定了迪生电子、钰欣机械、瑞庆发动机、大江重工等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好、属于国家重点支持技术领域的科技型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申报工作,引导企业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截至目前,辖区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今后5年,示范区力争每年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5家。
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在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下,示范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实现转型,得到提升。
新材料领域。示范区的先进陶瓷材料、烫印材料、超硬材料和铝基复合材料在细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进陶瓷材料方面,宏程科技开发的高纯易烧结氧化铝粉体纯度在99.8%以上,各项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等先进水平。铝基复合材料方面,焦作晶泰科技开发的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要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领域。烫印材料方面,卓立股份是国内首家以热打印耗材为核心、从事定制化系统服务的专业企业,主持起草了7项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烫印行业无标准的空白,在世界烫印材料行业位居第三。超硬材料方面,焦作美晶掌握了人工合成优质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批量生产,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示范区是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焦作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去年又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区内有中轴集团、瑞庆发动机、焦作制动器、风神轮胎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轿车凸轮轴、轮胎制造、发动机制造等汽车零部件领域占有领先地位。工程机械方面,示范区拥有厦工北方生产基地、厦工配套产业园。矿山机械方面,示范区集中了大江重工、科瑞森、迈科冶金等一大批企业,其中大江重工已成为我国中西部煤矿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标准制定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科瑞森致力于物料连续输送领域的高端发展,是集钢结构以及机械产品开发、设计、生产、总装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居全国同行业第三位。
电子信息领域。中国兵器集团与焦作高新区合作建设光电产业园。光源电力LED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其自主研发的蓝宝石晶体生长工艺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北斗智能物联网项目涵盖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和物联网产业,涉及高端芯片、核心器件、基础软件等多项国家“核高基”项目的成果产业化内容。随着北京嵩阳科技触摸屏柔性导电膜项目、深圳飞鸿高科OGS电容式触摸屏项目以及中科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和民用运营中心项目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的引进落地,示范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将进一步壮大。
在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示范区紧跟产业发展步伐,积极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引进了一批云计算、电子商务基地、互联网金融等项目,主要有投资5亿元浪潮云计算中心项目,以建设焦作市云计算中心为基础,发展焦作市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建立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系统,建设智慧城市,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中国网库焦作电商谷项目,计划建成20个单品网上交易平台,每年实现网上交易额100亿元以上、税收1000万元;银客网互联网金融平台总部基地项目,计划3年内为焦作高新区中小微企业融资20亿元以上,预计每年实现税收500万元。还有投资5亿元的高端电子物流国药集散母港项目、投资12亿元的怀庆府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投资1.2亿元的悦琅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