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去年以来,我市各地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当成美丽焦作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广泛动员、深入推进,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许多农村变得更净、更绿、更靓,实现宜居、宜业、宜游,逐渐成为美丽焦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今日起,本报特别推出《寻找最美乡村》栏目,精彩展示我市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亮点,敬请关注。
5月7日,清晨雨后的山路上,没有别的车辆,只有寻找最美乡村的面包车,沙沙地飞驰。
车过博爱县寨豁乡政府不远,记者眼前一亮:山上山下簇拥着许多樱桃树,层层叠叠,枝条上挂满了水灵灵的樱桃,在朝阳下流光溢彩,真好比九天的仙女把撕碎的锦缎撒向人间,瑰丽万状,灿烂无比。
樱桃岭的生态美景告诉记者,寨豁乡小底村的樱桃红了,这里的群众又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
汽车在小底村樱桃岭上停下,村前空旷的停车场上,村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为即将到来的樱桃节谋划着、盘算着,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
一位身着粉红色休闲衣裤的山村少妇坐在路边,身旁放着一竹篮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樱桃,还有一台电子秤,等着过往游客来买。
两辆挂河南牌照的轿车在卖樱桃的少妇身旁停下,几个俊男靓女走了下来。
“这樱桃真水灵,又大又鲜,多少钱一斤?”
“30块钱!”
“呦,咋这么贵呀?”
“那当然,俺这儿的樱桃纯天然、色泽艳、口感好,新上市的都这个价。”
少妇身旁的村民孙四贵插话说:“小底村的樱桃名气可大了,光樱桃节都办七届了,产品远销陕西、山西、广东等地。早在今年3月,新浪河南微博大V们的‘初恋樱桃’就给俺村下了大订单。今年樱桃节,乡亲们准能又赚上一把。”
过路的游客每人买了些樱桃,高兴地上路了。
名叫张小庆的少妇开心地对记者说:“俺家的樱桃是这村最早上市的,每斤30元不愁卖,一棵树保守说能挣2000元。”
“她说的不差。”一旁的孙四贵接过话茬,“如今,俺村樱桃种植面积少说也突破了2000亩,家家种樱桃,户户开‘银行’。”
昔日的小底村,那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村,山上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十年九绝收,长年闹饥荒。为了生存,乡亲们满山“开膛破肚”挖白干卖钱,养家糊口。到头来,山上山下到处是裸露的山体,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急剧恶化,生存环境越变越差。
痛定思痛,小底村人明白了一个理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咋能实现这个双赢?利用靠近青天河风景区的地理优势,从本地十年九旱的实际出发,种植耐旱樱桃,还绿水青山,向樱桃要增收。
近年来,小底村人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退耕还林,缝山种树,山上山下、沟沟岔岔全都种上了樱桃树。
漫山遍野的樱桃花开了,小底村人的脸上绽放出充满希望的笑容,家家户户从此告别了靠天打粮糊口的穷日子。
小底村农民吴小旦提高嗓门对身边的乡亲和记者说:“不是吹牛,咱村群众靠种樱桃,真正扬眉吐气了。每到樱桃节,开车前来采摘樱桃的汽车停满了山岗和停车场,那真叫气派,大车小车密密匝匝,漫山遍野都是游人,一斤樱桃二三十元都抢疯了。”
“山里人厚道。俺村的樱桃,不打农药、不上化肥,是纯天然、清一色的绿色食品,口味好极了。”年过半百的村民吴秀花说,“俺村群众都靠种樱桃致富了,一亩地每年收入最少有2万元,多的有三四万元。一年下来,一家人种樱桃收入少说六七万元,多则十几万元。”
小底村群众陈霞家进入盛果期的樱桃树有2亩,一颗大树一年就能收入2000元。她说:“俺家又新栽种了4亩樱桃树,掰指头算算,再过几年,这日子可就更红火了。”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使小底村的山体变绿了,空气变清新了,生态环境变美了。遍布山体的“伤疤”被绿树“缝合”后,三季有花,四季有景,鸟语花香,景色醉人,置身天然氧吧,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汽车驶离小底村,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画卷,不时在记者脑海中闪现。小底村的成功实践,不仅是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典范,而且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