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来,他为怀川大地道路畅通默默奉献着;12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为山阳学子交通安全默默守护着。李学岭,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人生价值。
李学岭说,从做交警的第一天起,我就深深明白,想把这份工作做好,靠的是坚实的责任心,是无私的付出,是真诚的坚守。
关爱“花朵”传佳话
1981年,李学岭穿上了他深爱的警服,戴上雪白的手套,威风凛凛地站在马路上。一天下来,李学岭腿站得发酸、胳膊累得发抖。家人问他:“干交警很累吧?”他却说:“交警工作是个良心活儿,这样的活儿要干得踏实,对得起头顶的警徽。”
为保障全市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交警部门在全市各交通主干道的学校门前设立了“爱心岗”,李学岭负责在市解放路与青年路一带执勤。为了保障“爱心通道”安全畅通,李学岭每天坚持提前半小时上岗,赶在学生上学前站在岗位上;推迟半小时下岗,等学生走完后才离开岗位。同时,他被10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一有空就给学生上交通安全课,让学生们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好习惯。
李学岭心里装着学生,心里就多了一分责任。冬天,他的手脚冻伤了;夏天,骄阳似火,他的脸被晒得火辣辣的,脖子上出的痱子被汗水一渍,疼痛难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学岭默默地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在他的努力下,市第十一中学、市学生路小学、河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以及市实验中学的上万名学生在该路段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学校领导多次赠锦旗和感谢信,赞扬李学岭是“师生的保护神”。
2002年,因工作需要,李学岭被调到解放区执勤。市实验中学、市第十一中学、市学生路小学的师生和家长多次打电话给交警部门的领导,要求把李学岭调回来。但是,解放区各中小学校的校长却极力要求把李学岭留下来。李学岭,一名普通的交警,成为万名师生及学生家长争抢的对象,在全市一时传为佳话。
警民鱼水显情谊
李学岭的付出也深深地感动了学生。一年冬天,他手脚上的冻疮流出了脓血,和手套、袜子粘在了一起。一位学生见李学岭的白手套上渗出了血,执意要看看他的手,但手套脱不下来。学生们把李学岭拥进教室,消冻后脱下手套才发现他双手冻伤累累,在场的学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第二天,学生们给李学岭送来了棉手套、冻疮膏,还有的给他送来了治疗冻疮的民间秘方,几千名学生联名给交巡警支队送来锦旗,上书“感谢叔叔护花朵”。
李学岭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感
动了每一位学生家长。某年夏天的一天,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看着李学岭冒雨指挥交通,一位前来接女儿下学的家长将雨伞举到了李学岭的头上,自己则站在雨里。她说,每一次看见李学岭执勤,心中都充满了安全感。在很多学生家长的眼里,李学岭已经不仅是一名交通警察,他已成为一种安全的象征。
在李学岭家里有一个提包,里面装满了明信片,都是学生寄给他的,有1000多张,字里行间流淌着纯真、跳跃着爱心。“警察爸爸,我已走上社会,正在创业,感谢您对我的资助,祝春节快乐!”这是前些年,赵小同寄给李学岭的明信片。赵小同曾是幸福街小学的学生,李学岭在一次执勤中发现赵小同不爱讲话,无人接送,过马路时注意力不集中,打听到他家后,他家访来到小同家中,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几乎是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父母都是残疾人,妹妹因家庭困难不能上学。这让李学岭很难过,他当即拿出被评为市劳模的1000元奖金,放在赵小同父亲面前,又跑出去买了一大堆营养品。从那时起,他成了赵家的常客,送钱、送物,资助赵小同毕了业。多年来,像资助赵小同一样,李学岭还帮助了4个孩子。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李学岭在满足学生们各种请求中,称谓也在变。“警察叔叔,我的红领巾丢了,怕妈妈发现,你给我买一条吧”“警察伯伯,我作业本忘带了,借你的手机用一下,让家人送来”“警察爷爷,我钥匙忘家了,你通知家长来接我”……这样的小事毎天都会发生在他身上,有时一天多达20次,34年算起来也有10多万次,尽管有点招架不住,但他有求必应。学生家长王先生说:“这些事看起来很小,可在孩子们眼中是大事,李学岭的善良行为已潜移默化影响了孩子们,对他们的成长大有好处。”
严格执法得认可
李学岭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交警事业当中,从警34年来,从没有因为工作失误而受到群众投诉。用他的话说:“对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只是让违法者认识到违法的危害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共同搞好交通秩序。”在处理违章车辆工作中,他常用暖人心的问候和细心的解释,拉近与被处罚者之间的距离,化解他们的抵触情绪。一次,驾驶员王某的车因超员被查处,王某蛮横不讲理,还扬言说是交警某领导的亲属,不放行就处理李学岭。李学岭不急不躁根据交通违法情节对王某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讲解和说服,使王某接受了处理,并认识到了驾车超员的危害,接受了违章处理。
交警纠正交通违法行为,罚款是在所难免的,也总会有人说情,在这方面李学岭从来都是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一次,张某因无证驾驶问题,托一位熟人给李学岭送来了1000元,被他当场严词拒绝。还有一次,交通违法行为人陈某为逃避处罚,把钱硬塞到李学岭衣兜中,他坚决退还,并对陈某进行了教育。陈某被他的凛然正气所折服,老老实实接受了处罚。李学岭正是以这种清正廉洁、秉公执法的良好品质,树立了人民交警的形象。
李学岭担任中队长以来,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他把中队民警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定期组织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民警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在他的带领下,中队民警在工作中更能因情施策,因地制宜。工作中,他时刻严以律己,当好表率,每天早出晚归,只要一上岗,就像上满了发条
的钟摆,不停地疏导、喊话、纠章,寒来暑往,始终如一。李学岭认真负责的精神赢得了同志们的充分肯定,也树起了榜样。在处理交通违章中,他总是教育民警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不要莽撞,也不能让处罚对象有丝毫的抵触情绪,真正起到促进交通秩序改善的作用。
交通警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城市的窗口,民警的形象代表着公安执法的形象,李学岭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推车助残,扶老携幼,服务车主,做群众的贴心人。面对车辆突然抛锚而无计可施的驾驶员,李学岭总是热情地上前帮忙将车推至路边,找来修理工,帮助买配件,直到将车修好为止;遇到不熟悉道路的外地司机,他总是耐心地为他们指路,甚至亲自驾车为他们引路;面对不了解地方交通管理规定的外地驾驶员,李学岭总是热情地给他们指明违章行为后予以放行。按他自己的话说:“因为许多外地车可能一辈子就到咱这儿一次,我希望焦作留给他们愉快而美好的记忆,而不是一张不近人情的罚单。”而对于本地交通违法驾驶员,他总是先晓之以理再行处罚,被他处罚过的驾驶员中,至今没有一个人同他红过脸。
没有沙场英雄辉煌的战功,没有刑侦民警显赫的事迹,李学岭却凭着一名普通民警的坚守与执着,诠释着一名人民警察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的铿锵誓言。
30多年过去了,李学岭,这位昔日精壮的小伙已满头白发,但那站姿和指挥交通的手势一如当年。